本报记者 陈姣 通讯员 石玉栋 胡文平
镇区像城区 家园变花园
行走在在保安镇盘茶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动静相宜的乡村美景图:干净整洁的院落,家家门前有水泥路,宽阔平整的村道,清澈的池塘,雅俗共赏的文化墙……房前屋后还种植着各种果树,村里有文化室、运动场等活动场所。好一副“田园庭院四季绿” 的景象。
“在过去,村里没有垃圾桶和垃圾池,村民的生活垃圾常常被堆放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很影响环境。现在好了,村里建了垃圾池,还配了保洁员,农村垃圾有人管有人运,我们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了保洁服务。”对于村里的变化,村民吴大爷深有感触。
这一切都得益于保安镇高起点规划、优化村庄布局。
该镇立足每个小组有一口好塘用水、一口好井饮水、一条好路可走、一处场所好乐,沼山、盘茶、农科等村先后建成了娱乐中心、灯光球场,大力实施“改房、改水、改路、改厕、改圈、改线、改绿”等村庄整治工程,形成了一批“房屋布局有秩序、家家门前水泥路,房前屋后有果树,田园庭院四季绿”的新村落。
一年前,老张一家人告别了他们留恋的土地,搬到了保安镇上。
老张是金塘村人,镇里办工业园,他一下子从村民变成了居民。去年,他搬进了三元阁旁边的新家,实现了从农民到镇民的转变。妻子原本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今年年初参加服装就业培训后,现在在一家服装厂做工人,一个月能挣个两千多元。从村里搬到镇上一年多了,老张的日子过得很是舒坦:“过去,洗个澡靠烧水,现在家家都有热水器。过去和许多农民一样,把一辈子的积蓄都用在盖新房上了,看着别人家盖新楼了,就怕自家的房子不如别人,结果房子盖得不实用,经济搞得很紧张。搬进社区后,不再折腾房子了,家里购买了家具、家电、等消费品,提高了生活水平。”
“富民工程”助推新型农村社区
盘茶村的村容村貌改变和老张一家人的生活,只是保安农村变城镇、村民变镇民的一个缩影。
保安镇总人口8万余人,辖28个行政村,其中镇区人口达4万人。近三年来,保安镇每年通过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业,转移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1400多人,一批50岁以上的家庭妇女走进了工厂、商场。目前,该镇有2000民农民参加培训,70多名农民先后走上了致富路。
保安镇大力实施“惠民工程”,投资300余万元,加强了村(社区)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各村建起文化室、图书室、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让群众教育有课堂、交流有地方、活动有去处、娱乐有场所,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实现了“群众文化天天乐”,4个民间文化组织、32支文体队伍,邀请了明星下乡、送戏下乡、巡回演出83场次,实现了“文化宣传村村行”,广电中心每年播放传统教育、警示教育片280余场,镇文化馆发放经典读物5000余册,开办了道德讲堂、文艺宣传小分队,以多种形式,宣讲身边的好人好事,大力传播“授信、明礼、尽孝、包裹”传统美德。
“过去,一提文明和道德建设,很多人觉得‘虚’,现在‘月月有节庆、处处有活动’使文明和道德建设有了载体。”保安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镇把文明创建融入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实现了“月月有节庆,处处有活动”,节庆常态化,促进了节庆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群众的腰包明显鼓起来了。
保安镇党委书记乐晗坦言:“实施‘富民工程’能够推进农民变居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核心不是让农民上楼,而是改变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服务模式,让公共资源更好地服务农民,让农民像市民一样享受社区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