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刘宏伟 17岁少年,如果把目标改成每天扛几桶水,或者打几小时工,也许等在他面前的,也是一处光明的所在吧!
小偷不算职业,可从事的人并不少。而且大家经历来路不明,工作手法多样,因此时不时就冒出几个特立独行的小偷来。随便搜索一下较近的新闻,就可以看到有两个小偷坐飞机往返各地流窜作案,被捕后表示“不差钱”;一个小偷拿走电脑包,不久又完璧归赵,还附赠一个纸条,上写:“你也太穷了”;一名男子醉酒后多次偷女人内衣被刑拘,一个小偷刑满释放,中午刚出狱,晚上又作案……
小偷大多贪婪无法自控,但也有年纪轻轻就自控力极强的,比如四川双流一个17岁少年,声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每天偷一辆电瓶车,而且每辆车只卖200块,当然,民警的突然到来打破了他按部就班的人生计划……
小偷职业特别适合好吃懒做的人们,好吃懒做是一种恶习,但被许多人视为人生态度,而且这种人很难被教育。就像那位中午出狱晚上就作案的,属于工作经验丰富的惯偷,让他不偷,可能比让狗不吃屎还难。
小偷如果不改行,较大的出息就是成为大盗。但是一般来讲,能做大盗的人大多不是小偷起家,因为气场都不对。如果小偷改行,改邪归正,则说不定能干出一番事情。因为起码,他们做事干净利落,无声无息,这是技术人员难得的素质。
台湾作家林清玄,就见证过一个改邪归正的小偷。当时他在报社跑社会新闻,负责“警法”版块,某天警方抓到一个小偷,请他过去采访。这个小偷手法高明,自己偷过的次数也记不得了。据警方说法,他犯的案件可能上千件,才次被捉到。有一些被偷的人家,经过几星期才发现家中失窃,也可见小偷的手法多么细腻。这个小偷让他印象深刻,回来后写了一篇文章,在较后感慨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不想,这篇文章竟然打动了那个小偷,在监狱里蹲了几年之后,他出来果真改了行,开了一家“羊肉炉”小店,十几年后偶遇林清玄,他的小店已经开了好几家分店了。
林清玄后来在那篇著名的《有风格的小偷》里面感慨,“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这么灵巧、风格这样突出的小偷,又是这么斯文有气魄,现在改行卖羊肉炉,他做的羊肉炉一定是非常好吃的!”由此我想,那个给自己定下“每天偷一辆电瓶车”的17岁少年,如果能坚持他的自律与执着,但是把目标稍稍改变一下,改成每天扛几桶水,或者打几小时工,也许等在他面前的,也是一处光明的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