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店主”王燕清
王燕清在天津市血液病医院附近开了一家小餐馆,较近一段时间,餐馆顾客特别多。很多顾客在这里就餐时,会自愿多交一份或多份饭菜的钱,并写下一张爱心寄语贴,也有很多人来这里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交完钱,在墙上贴上一张心形的便利贴,然后默默地离开。来这里的白血病患者家属只需摘下一张便利贴,就可以获得餐馆免费提供的一份爱心餐。这位来自福建沙县的热心店主创办的“墙上的餐桌”活动在天津城掀起一股爱心潮。2016年2月,王燕清荣登“中国好人榜”。

顾客买了单,并不享用食物;而一些身处困境的人来吃饭,却无需付费。2015年底,天津市血液病医院附近一家“沙县小吃”发起了“墙上的餐桌”活动,免费为血液病医院就诊的贫困病患及家属提供食物,引发社会热议。
2015年12月,记者带着对“墙上的餐桌”的好奇,来到了这家小店,也认识了这位来自福建沙县的爱心店主王燕清。

“爱心墙”上贴满了“爱心贴”。图片来源:天津和平文明网

“排骨汤米饭”“牛腩饭”“黄焖鸡米饭”“祝亲爱的病友早日康复”……一走进这家小吃店,记者的目光就被墙壁上张贴的便利贴深深地吸引,五颜六色的贴纸上写着各种菜名和美好的祝福。据王燕清统计,“墙上的餐桌”活动发起一个多月来,爱心人士捐赠的食物就已经超过700份。伴随着爱心的传递,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p#分页标题#e#
1.“需要帮助的人太多,而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微弱”“2014年,我接手餐厅后,经常看到旁边血液病医院的病人和家属来吃饭,每次看到他们为了省钱点较便宜的饭菜,我都会觉得心疼,都会免费给他们加菜加饭。”说起发起“墙上的餐桌”活动的初衷,王燕清说,“我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我都没来得及孝顺他。每当我看到那些陷入困境的老人,我就会想起我的父亲。”

2015年4月的一个下午,一对来自辽宁海城的老人带着一个女孩来到王燕清店里吃饭,“当时他们只点了三碗白米饭和一碟青菜,我觉得很奇怪,就走上去问老人,要不要再点些其他的。”王燕清回忆说。
当两位老人告诉王燕清,为了省钱给孙女做化疗,他们三个人已经一天没吃饭了的时候,王燕清当时就哭了,她说:“我让厨房师傅给他们做了三人份的肉、菜、汤。至今我们还有联系,每次他们来天津做化疗,都会来我这吃饭。”


王燕清精心打理着小店里的“爱心墙”。图片来源:天津和平文明网
“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而我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微弱了。”王燕清说。趁着2015年过生日的机会,王燕清向闺蜜们说起了自己的困惑。
“‘墙上的餐桌’这个主意是一位姓陈的姐姐提起的,她说在国外有一种帮助别人的方式,叫‘墙上的咖啡’:客人在喝咖啡的同时,也可以认领一份咖啡贴在墙上,给那些一时喝不起咖啡的人。”王燕清说。
“在这个故事的启发下,我决定要做‘墙上的餐桌’。”王燕清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活动于2015年11月13日正式推出。“我希望能用这种方式,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