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张雪飞 公交车让座还是不让座,这似乎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儿。其实每天车上循环播放“请给有需求的人让出您的位子”时,就已经给出了答案。从道德上来说,应该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相对的,被让座者也该表达感谢之情。两年多前有一个新闻,在重庆綦江公交车上,给一位80多岁的老人让过座位的人,都会收到这位老人回赠的一个红包,红包里除了2元崭新的纸币,还有一张印有感谢话语的卡片。给让座者发红包的爷爷和为让座者拍照的婆婆,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感激让座人,鼓励让座人。
人都是这样,表扬他几句,他下次还乐意做好事,相反的,他自认为好心没好报,对做好事也就没有那么高的积极性了。前不久新闻中报道了一个为孕妇让座的女子,因为对方理所应当地坐下,没有说谢谢,她直接将座位抢了回来。这种例子虽极端,却也证明了人们心中一般的道德程序是怎样的,也就是我帮助了你,你感谢了我。现在,红包爷爷和拍照婆婆越来越多,种种奇葩的让座事儿除了在新闻上看到的,生活中也少见了。这足以反映出这些年来居民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