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评论:凝聚社会合力 扼住"甩老"之手

[db:摘要]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张平  “甩老族”,顾名思义,就是子女把老人放在养老机构之后,就不管了。较近,南京的一家养老中心就遭遇了多起“甩老”事件。老人的家属无一例外都是欠费、玩失踪,养老中心只能贴钱照顾。“甩老”事件越来越多,养老机构深感维权困难。对此,律师建议,养老机构可以实行老人财产托管制度,用以支付养老的费用。

  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子女却欠费、“玩失踪”,“甩老”行为一经爆出,网友在声讨,良知在追问:“甩老”族的孝心去哪了?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让人的心情倍感沉重。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我们的传统认知,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年轻人疲于应对子女、职场,在赡养老人上显得力有不逮,社会上各种养老机构的出现充实了养老模式,为老人的幸福提供了有益补充。然而故意拖欠养老费用,“甩老”族失踪失联的行为属于单方面不履行服务协议,是对契约精神的违背,诚信的缺失。从长远看,此类事件频频出现,不仅给养老机构的正常运转带来困难,更损害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甩老”行为如同老赖,就应将其拉入诚信黑榜,使其处处受限,付出应有代价。

  从情感上看,“甩老”族一走了之,给老人带来的精神打击和内心苦痛无疑是巨大的。从本质上来说,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老人的变相遗弃。对于“甩老”行为,法律不应缺位,更不能手软。依据《刑法》,“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遗弃老人,逾越的不仅是道德的底线,也是对法律的挑战。

  扼住“甩老”之手,化解夕阳焦虑,需要管理走心。应当看到,老人财产托管制度的提出是对养老问题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有了财产托管,老人的生活也就有了兜底。但值得注意的是,财产托管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比如如何防止托管资产流失、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托管,相较之下,谁来监管显得更加重要。举措愈加完善,公众心里方能更加有底。

  放眼全国,老龄社会已经悄然而至,遏制“甩老”悲剧,更需要社会合力。虽然不少地方出台了借助民间力量、推广居家养老等措施,但面对养老服务的缺口、空巢的危机、老龄化的形势犹显不足。子女长大,父母变老,养老问题,关系家国。从上,需要制度的顶层设计,至下,依靠孝心来践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70707/
1
上一篇评论:场馆大门打开 体育健身火起来
下一篇 评论:电信业 广电入局实惠别停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