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陈庆璞 近期,哈尔滨906路公交推出女性专用车,每天早晚高峰各发一班。不过,这一为保护、关爱女性乘客而推出的人性化之举动却引来了意想不到的热烈讨论。赞成的双手点赞,反对的则称女性专车属歧视,甚至上升到男权、女权的高度。而现场,一位大爷乘车遭拒后愤然发出“男人不是人吗”的质问,萌态可掬。
这一话题,新浪河南官方微博评论早早就超过了10000条,其中不乏尖锐的唇枪舌剑。说起来,这一幕恐怕当事公交公司也料想不到。好心一场,咋就引来这么多是非?好在,不管从利弊分析还是记者调查,都显示了正能量还是主流。
首先夏季将至,不少年轻女性“衣衫单薄”,容易给猥琐男的性骚扰或猥亵行为以可乘之机,所以公交公司基于此点开通女性专车,可谓“防狼”妙招。其次,女性专车的开通,给有孩子哺乳需求的女乘客提供了方便,毕竟全是女性的空间,可以免去不少尴尬。说起这女性专车,真是优点多多,而对于缺点,似乎公交公司也考虑到了,为避免男乘客乘车不便,女性专车后1分钟即有普通班车发出。
早晚高峰各一班车,既没有耽误男士乘车,也没有浪费运力资源,但话题一来二去,贴心之举却引来了太多玻璃心般的解读。什么歧视男性、什么女性特权都出现了,什么公交变态属少数,开通专车无异小题大做;更有极端的女权主义论调,认为女性应该自强自立,和男性一样对待,过多的关爱、过多的照顾实则是一种把女性固定在弱者地位上的变相歧视和偏见。
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舆论平台上,过多的所谓“权利”意识实际上是一种矫情。当代社会,且不提什么男权主义、女权主义,男女有别这一点,是在天然的生理特征上就注定了的。现实中针对女士多一些人性化举措,多一些注重细节,和男女的权利、人格平等并不冲突。从另一个角度看,哈尔滨公交的这一举措,回归到了“女士优先”这一简单而温情的常识,有什么不好吗?其中的用心和细心,很暖心,很贴心,别用玻璃心让做事者寒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