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跪”, 在不过度解读的同时,也希望不要被过度演绎,较终沦为某些人获取利益的武器。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李国惠 近日,一段吉林某公司为“激励”未完成销售业绩的员工当街下跪爬行的视频热传网络。视频中,10余名员工沿着人行道下跪爬行,引来众多市民拍照围观。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他因公司未完成销售目标,想用下跪爬行的方式激励自己,未料,其他员工也纷纷自愿加入其中。无独有偶,就在前两天,沈阳两男子冒雨爬行两小时,其中一人是培训公司负责人,同样因业绩不好,用这种的方式惩罚自己,另外一人是同事,也是自愿参与。
新闻一出,大家纷纷表示无法接受。有人认为是“公司洗脑彻底,佩服领导功力”,有人觉得是“践踏尊严,人格沦丧”,有人指责是“文化倒退,不成体统”。
在一片骂声中,也许大家已经发现,如今,“下跪”二字开始越发频繁地闯入公众视野:陕西考生考研时忘带身份证,为进考场两次向监考人员下跪;湖南娄底一教书先生因制止学生在课堂上下棋未果,当堂下跪认错;济南城管对占道经营商贩进行清理时,女商贩抱着孩子给城管下跪,见状,城管人员也向女商贩跪了下去;湖南衡南实验中学某班班长觉得纪律松散,带领几十个学生集体跪在操场上……
在中国人站起来后,“跪拜文化”再次冒头,难免让很多人感到失望。在他们看来,男儿膝下有黄金,可跪天可跪地可跪父母,如今学习西方,还可求婚,但如果因别的原因而跪,就有奴性爆发文化倒退之嫌,甚至还有人振臂高呼,要守住膝盖,捍卫尊严。
其实,下跪的含义也有多种,有的是出于感激,有的是出于歉疚,有的是出于欲望,有的是出于无奈,概括起来看,要么是有所求,要么是有所迫。对此,我们大可不必过度解读。当然,在不过度解读的同时,也希望“下跪”不要被过度演绎,较终沦为某些人获取利益的武器。
就拿吉林和沈阳两地的“跪爬事件”来看,虽名为激励,可激励自我、激励员工的方式有很多种,下跪一定不是较好的。即便下跪,为何不关起门来内部消化呢?在大街上大张旗鼓,无非是要引人关注。如今,通过公众和媒体的广而告之,五湖四海的老百姓都知道吉林有这样一家公司了。确实是省了一大笔广告费,但毫无底线的做法,却也在公众心中打了折扣。
再来说员工,可能都是自愿跪行。但这个自愿里,又有多少迫不得已的成分,真的能鼓舞员工的干劲吗?这是个问题。站着还是跪着,需要理性思考,别损害了公司声誉又得罪了员工,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