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李明 4月17日9点多,北京市东城区富贵园一区内,一名骑三轮送货车的快递小哥,在派送过程中与一辆小轿车发生轻微碰撞。没想到,小轿车司机下车后不由分说,连抽快递小哥耳光,并破口大骂。这段视频上传后,引发关注。较新消息是轿车司机已被行政拘留。
在狭窄的小区之内,汽车与汽车之间、汽车与自行车或三轮车之间发生剐蹭,是极常见的事情。出了事,说清责任合理赔偿,谈不拢的可以报警,请警察判断是非。视频显示,中年男子操着一口京腔,流利地骂着各种难听的话。虽有路人阻拦,还是连着抽打快递员耳光,究竟是什么让他如此猖狂?
据北京媒体报道,中年男子运营一辆个体出租车,爱车心切,靠“跑活”吃饭,发生剐蹭要修车,可能两三天不能工作,所以事发后情绪激动。车辆受损,这种事轮到谁头上,心里都会不痛快。但如果对方不是骑三轮的快递小哥,而是北京人或者开着奔驰宝马,他还会情绪这般激动吗?
快递小哥被打事件透露出两种歧视。一种是北京人对外地人的歧视。在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诸如快递、餐饮等服务行业,基层员工大多是外来务工者。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拿着不多的薪水,为消费者服务,为这座城市的市民服务。但市民从内心深处并不接受他们,甚至还充满歧视。嫌弃、嘲笑、谩骂外来务工者的例子在日常并不少见。中年男子只是将这些行为推向极端。
另一种是带有心理补偿性质的歧视。人们可能以为,处于相对弱势的人会对其他弱势人群抱有天然的同情心,实际上并不总是这样。在社会心理中有种现象,相对弱势的人会欺负歧视更弱势的人,以显示自身强大来维持心理平衡。有点像民间说的“欺软怕硬”。中年男子是个体出租车司机,既非富也非贵,一样是靠奔波讨生活。当他遇到快递小哥时,却油然而生一种优越感,一种高快递小哥一等的感觉,所以连打带骂。如果换成面对别人未必敢这么做。就像有网友说的:“往往急于宣泄和炫耀的,正是内心深处缺失的。”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有同情心,懂得尊重别人,歧视别人只能显出自己的不堪。快递小哥被打,揭示出部分人心理的灰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