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幼儿信息泄露 法律快快堵漏

天津网 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陈庆璞 在济南,只需花费3万多元,就能买到该市20多万婴幼儿个人信息。经记者核实,婴幼儿姓名、年龄、电话基本准确,住址甚至能精确到门牌号,不少婴幼儿家长接到了一些推销的骚扰电话。 经记者调查,发现信息泄露自婴幼儿接种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陈庆璞  在济南,只需花费3万多元,就能买到该市20多万婴幼儿个人信息。经记者核实,婴幼儿姓名、年龄、电话基本准确,住址甚至能精确到门牌号,不少婴幼儿家长接到了一些推销的骚扰电话。

  经记者调查,发现信息泄露自婴幼儿接种疫苗。让家长和公众同样震惊的是,这种明目张胆地贩卖个人信息牟利,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若是平常的推销骚扰电话,忍一忍也就罢了,人们担忧如果这些信息被拐卖、绑架儿童犯罪分子利用,后果将会多么可怕。

  济南这起信息泄露不是孤例,就在上个月,深圳妇幼保健院的信息泄露,让上千孕产妇成了“商品”,个人隐私的泄露,各种推销让人烦不胜烦。如果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当今公民信息泄露现象,说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毫不为过。想必我们每个人在办理买房、买车等各种业务后,都有过被装修、保险电话骚扰而怒挂电话的经历。

  当今社会,居民需要登记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的场景也越来越多,而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同时也是消费的起点,是创造利润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公民个人信息对于买者和卖者来讲,都成了有利可图的宝库。特别是在极低甚至为零的违法成本之下,贩卖公民信息让不法分子尝到了甜头,因而愈发猖狂放肆。

  泄露贩卖公民信息,轻者使当事者生活受到搅扰,重者则不免会引发诈骗乃至人身伤害。因此,对此类违法犯罪,必须及时打击制止。对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在我国并非无法可依。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可见,我国法律对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的卖家和买家,都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但目前的问题在于,一是各地司法实践极少有这一领域的相关判例,信息的买者和卖者普遍感觉不到法律的震慑力。因此,在当前个人信息泄露高发的情况下,有必要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在现实中督办、查办一些典型案件,以有力遏制此类现象,打击信息买家和卖家的嚣张气焰。更进一步,还应该专门出台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以更有力地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被买卖,更系统、更明确、更严厉地打击此类违法犯罪。

  公民个人信息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在文明社会,它应该像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一样不受侵犯,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对普通公众来说,平静的生活不被骚扰电话打断,也应该是较起码的权利。从观念到法律,是重视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时候了。有效、有力保护公民个人信息,这看似不起眼的一小步,实际上是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一大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68740/
1
上一篇医疗价格“人不如狗”?类比失当 问题非虚
下一篇 女客酒店遇袭不仅是安保问题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