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陈庆璞 近日,广东清远马拉松传出戏剧性消息,近2万人参赛的马拉松,接受救治的达到1万2千多人次,其中扭伤1743人,擦伤194人,晕倒20人,虚脱等306人,送院救治17人,危重症5人,3人入住ICU;更奇葩的是,还有选手把香皂当成面包而误食。
组委会虽然出面澄清,称接受救治的为“人次”,不是“人数”,比如一位参赛选手可多次接受临时处理,存在重复统计。饶是如此,晕倒及送院等意外状况也仍属高发。马拉松,本来是重在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搞成清远这个样子,在感叹选手真玩命之余,公众也不免醉了。
严格来讲,马拉松不适宜在非专业选手中推广,因此,为了缩减比赛难度,降低参与门槛,很多赛事往往办成半程马拉松甚至是四分之一马拉松。赛事的过多,也催生了“跑马”族,他们专门以赴各地参加马拉松、拿奖牌为乐。
近年来,马拉松热在各地大有泛滥之势,据报道南方一中小城市一个月曾办过四场马拉松。赛事的过多不仅让自身含金量难以保证,很多还掺杂着商家炒作、幕后运作等灰色现象,让重在参与的马拉松赛事充满铜臭气。不少市民群众只看到赛事宣传的热闹,不顾自身身体条件,盲目参赛,出现意外情况比比皆是。赛事过多过滥,赛事组织得不规范,本身已经失去了马拉松的意义。因此,各地有必要对名目繁多的马拉松给予必要的限制。
此外,从鼓励全民健身、增强国民体质的角度,马拉松也绝非必需品。重要的是鼓励群众平时多运动,多开辟些公益性运动场地。从群众自身角度来讲,强身健体不在于拿牌夺冠,更不能逞强凑热闹,关键的是平时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可以说,养成爱运动的生活习惯,是更加重要的、更需要持之以恒的“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