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宋学敏 “马上停用这种水壶,后果很严重”,“当心!用这种壶烧水喝会变傻”,一则使用“高锰钢”材质电热水壶容易使人体摄入锰超标,从而变笨甚至痴呆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如你所知,朋友圈有关公众健康安全的消息,大多是以讹传讹、渲染制造恐慌的谣言,可是,该消息源于江苏省质监局近日发布的一则“小家电抽检结果”报告,且报告建议,市民在选用电热水壶时认准产品表面和内壁均有“304不锈钢”标识。
这几天,你有没有神色凝重地端起自家的电热水壶,两眼不够用的寻找“304不锈钢”标识呢?当然,你也可能没为此变得疑神疑鬼、忐忑不安,那么,恭喜你,你很可能是对的。已经有多家媒体采访到金属材料以及医学方面的专家称,所谓的“毒水壶”事件根本是一场虚惊,认为江苏省质监局的检测不够科学。耐人寻味的是,加入“打脸”行列的还有江苏省质监局的同行——广东省质监局!广东质监微信公众号澄清说,锰并非“洪水猛兽”,它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正常的脑与神经功能也离不开它的参与。广东省质监局专家更指出,不管哪类电水壶,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煮水是100%安全,国家没有限制必须使用“304钢”。
各路专家辟谣引用的数据和专业说法,我就不赘述了,估计多数读者跟我一样,即便看了也似懂非懂,但概括说来,又轮到那句著名的“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出场了。有媒体援引专家的话说,假设人体不会从其他途径摄入锰,而且每次电水壶烧水析出锰的量都保持一样多,那么要喝大概9.4升这种电水壶烧开的水,才有可能超出一名成年人每天锰的可耐受较高摄入量。脑补一下你每天喝多少水,就会释然了。还有专家称江苏质监所用的方法和检测标准有问题,“打个比方,去医院查血,却用一种查汗液的方法去检测,这能查出来个啥?”
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搞错了标准和检测方法也是不靠谱。当然,媒体采访到的专家以及广东省质检的辟谣,是不是就是科学,就是真相,普通公众还无从判断,因为江苏省质检还没有对此回应,也许,他们的报告真的错了,也许,他们有更具说服力的检测来对辟谣进行辟谣。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见惯了新闻事件反转、反转再反转的公众,真不希望江苏省质检发布的报告摆的是乌龙,因为他们的错漏和草率而受到惊吓,而借此营销“304不锈钢”电热水壶的商家偷着乐。拜托,请严谨些,认真些,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