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陈庆璞 苹果大战FBI已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目前终于看到了收官的迹象。据报道,FBI有可能放弃司法途径,转而求救于以色列一家公司帮助其解锁犯罪分子的苹果手机,为此还会向对方支付1.5万美元。
犯罪分子小小一部苹果手机,还是2013年发布的老款iPhone5C,区区4位数的锁屏密码,就难住了有上天入地之神通的FBI,委实匪夷所思。怪不得有调侃称,华强北分分钟搞定的事儿,FBI这战斗力也是醉了!更有刻薄的看法称,这场旷日持久的互撕是苹果年度较佳营销广告。不过,看到政府和企业双方以及法律界人士郑重其事的参与,库克还上了时代杂志封面,营销广告的说法大概是阴谋论了。因为,这小小的四个数字的简单密码,还真的“不简单”!

苹果公司为了打造更安全的设备,不断升级自家的加密技术。在更早的机型上,如果忘记锁屏密码,是可以通过连接PC端助手类工具破解的,即便破解不了也仍能读取手机中的短信、视频、照片等信息;然而从5代开始,如果忘记锁屏密码,想重新使用手机只能刷机,刷机并不难,一般爱好者都能做到。但FBI要的是手机里的资料,如果刷机资料就会清空,而不刷机就不能跨越四位数的密码。因此FBI只能求助于苹果公司了,要么苹果给个后门软件进入手机,要么苹果交出源代码,自己破解、进入手机。
苹果手机用户在全球以亿计,从公司价值观、商业利益和用户隐私的角度,是绝不能容忍“开后门”的做法的,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库克到普通员工,都表现出极为强硬、跟其死磕的对抗姿态。但是,FBI的用意并不在于获取一般的用户隐私,而是为了打击恐怖犯罪,这是符合公众和社会利益的。于是,双方你来我往,都在公共利益的名义下备足了论据。
技术的伦理困境,似乎与生俱来。以加密技术为例,它为绝大多数“好人”提供了安全的设备,保护了个人隐私,但也可能为违法犯罪提供天然的庇护,成为助纣为虐的帮凶。而在背后,创立这些技术的公司更是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政府、企业、法律、个人之间,进行的是复杂的博弈循环。
此前,曾有网友支招说,面对这种困境倒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FBI去找“牛人”帮忙破解就完了,只是别找苹果。目前看,事情也正在向这一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