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二台财经频道正在播出‘3·15在行动,起底扈氏鼻炎膏’,荆门宾馆西侧有一家,去年刚开业的。扈氏鼻炎膏源于1607年,是山东淄博百年立正堂扈氏家族所创之秘方,纯中药制成,无副作用,直接用于鼻腔,历经14代传承,效果显著,这是他的宣传介绍……”
“听说荆门现在都有人找到店里去了,电视里说这个根本就不是药!”
昨日上午,有网友向荆门晚报举报“扈氏鼻炎膏”,他反映的情况属实吗?荆门晚报深度记者组决定进行体验式调查。
记者体验:“外科”治鼻炎,这样排毒吃不消
记者百度搜索“扈氏鼻炎膏”,找到相关结果约163000个。在微信上输入“扈氏”,同样发现了若干“扈氏鼻炎膏”店铺。上述搜索结果中,大部分是宣传“扈氏鼻炎膏”治疗鼻炎的方法独特、疗效神奇的,少部分是对“扈氏鼻炎膏”公然造假的报道。
当日下午,记者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找到荆门城区的“扈氏鼻炎膏”店铺,只见店铺招牌较上面一行写着“百年立正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间一行是醒目的大字“扈氏鼻炎膏”,较下面一行为“政府保护项目 鲁政字[2009]232号”等内容(如图一)。
图一
记者进店发现,进店右手边有一名女士守店,挨着一排木制药柜和一排玻璃药柜,除了一个洗手池,左手边还摆放着几把矮凳和5个垃圾桶。店铺似乎未受央视相关报道的影响,有顾客正在咨询,记者以“朋友曾体验过”为由头向守店的女士展开咨询:
“鼻炎挺厉害的,这儿能体验吗?”
“能!咱这边的方法是,抑制细菌在里头的滋生。”
这时,在此咨询的顾客插话:“(医院)治鼻炎,就是打针吃药,但效果不太好。你们这边的药能不能治?”
“咱们这边的药特殊一点,是外科性质的,起到一个杀菌的作用,也不是一天到晚塞在哪里,15到20分钟放到通为止……”
“不是用一次就通了,是每天都用,慢慢把细菌排出来……”
“来我这里看的,一般都在各个大医院检查过了,我这里看鼻腔的(堵塞)程度,刚塞进去(异物)可能不舒服,慢慢就好了……”
咨询过后,记者更加迷糊了:涂些膏药就算是“外科”治鼻炎,没听过这种说法啊?为了弄清楚究竟,在记者的要求下,店方使用柜台上似乎未经过严格消毒的器械和强光电筒“检查”记者的鼻腔(器械向两旁拉伸),“你的鼻腔是有问题,堵了!”随后,店方拿出两根涂有药膏、七八厘米长的棒子,插进记者的鼻腔。
事前,记者曾搜索过央视相关报道,得知该药是在卫生条件极为恶劣的作坊里生产出来的。另外,棒子作为异物,插进鼻腔的确较为难受。难熬的时光过后,记者很快体会到“外科”治鼻炎的厉害:首先,体验到的是鼻腔里难以忍受的胀疼感。随即,药膏的辛辣气味充满鼻腔,记者辣出了眼泪,还接连打了几个喷嚏。
“打喷嚏就对了,把眼泪擦掉,打喷嚏别捂鼻子,要张开嘴!”“流鼻涕(咋办),你就让它流到垃圾桶里!”
接下来的20分钟,记者流出了大量鼻涕,尴尬的同时还觉得十分难受。
体验过后,店方表示,要想治好必须按疗程使用。“扈氏鼻炎膏”怎么卖?10克装的小盒卖198元。
顾客说法:欺骗式宣传,这样忽悠太不该
按照店方的说法,纯中药制成、历经14代传承的“扈氏鼻炎膏”排出来的都是眼睛看不到的细菌和灰尘,效果“杠杠的”。那么,顾客对此又是怎样看呢?
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孩子8岁,以前一变天鼻子就堵塞,几乎每天早上起来鼻子里都是脓鼻涕。(有一次)走在路上看到了(这个店),就进去咨询、体验,(体验)的确很难受,但店方保证无添加,然后就买药天天弄,早晚各一次。一个疗程用一个多月,3个多月了,花了6000多元,现在发现是假药,感觉很受打击。”
另一位顾客说,前去体验、治疗的人都是鼻涕横流,难受得不得了。如果知道这样难受还被骗了,心中会更难受。
图二
记者注意到,店内左侧墙壁上,贴有“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复印件,证明“扈氏鼻炎膏”未添加激素等物质;检测报告旁还有一份所谓的“百年立正堂”发布的“红头文件”,声明历经四百年传承的“扈氏鼻炎膏”随着时令和温度的变化,形状、气味和颜色有所变化,不影响产品本身的效果(如图二)。
图三
而在药膏的外包装上(如图三),记者注意到,该产品全称为“立正堂扈氏膏”,生产单位是淄博华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外用,适用范围为:皮肤、黏膜。包装显眼位置上标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专利”字样,还有鲁卫消证字(2011)第0050号。
据了解,所谓国家专利,是只针对特制U型鼻塞外观设计颁发的,对“立正堂扈氏膏”的疗效没有任何认定。而鲁卫消证字,表明“立正堂扈氏膏”属于消毒产品,作为一种外用消毒杀菌产品,不具备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功效,与药品有着明显区别。
部门回应:
发现冒充药品夸大宣传,请举报
当日下午,记者通过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联系上了东宝区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
#p#分页标题#e#该负责人表示:,荆门“扈氏鼻炎膏”店铺出售的“扈氏鼻炎膏”是取得鲁卫消证字的消毒产品 ,没有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和《医疗机构许可证》,不能卖药品;第二,如果以非药品冒充药品、夸大宣传,违规行为一经查实,职能部门将严肃查a处;第三,市民在购买药品时一定要看准批准文号,只有使用国药准字批准文号的才是正规药品。如发现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行为,请拨打12331举报。(荆门晚报深度记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