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了5年多,小区建设一片混乱。
下水外溢留下痕迹.。
运行中的电表电线散乱成患。
棚改项目建设乱糟糟,住户很闹心
“我们宏图社区棚户区改建的新房存在一房两卖、无下水道等现象,希望媒体关注。”近日,宏图社区居民张女士致电荆门晚报热线。
6日,记者前往调查,住户们争相围上来诉说。他们共有270多户,是宏图公司的职工,一直住在棚户区。2010年,东宝区将他们所住的棚户区纳入改造范围,在原址上“拆旧还新”,于是就有了这个宏图社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当时,宏图社区划归东宝区龙泉街道管,该工程遂由龙泉街道组建宏图社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部组织建设,龙泉街道指派工作人员郑祚银负责。
记者在现场看到,房子已建起10栋,还有一栋建了两层停工了,小区内道路和楼栋间场地大部分没硬化,部分车库未建成就被拆除,给人感觉乱糟糟。
“我们小区下水没接入主管网,生活污水一多就翻到地表到处流,又脏又臭。”居民们反映,这是小区较闹心的事。他们把记者带到多处下水口查看,下水口外能清晰地看到生活污水留下的印迹。
有幸领到棚改房的贺婆婆家住二楼。她告诉记者,因地下室被堵,污水从下水道漫上一楼去了,导致一楼住户一直不敢入住。记者欲进地下室,但窗户不知啥时被关上,于是想从邻窗跳入地下室内观看,可正在运行的电表、电线混乱,让人望而却步。
“小区建了多年,道路还没硬化,雨天到处是泥没法走。”居民们指着小区中心道路说。“小区边上建的是车库,我们认为不像样子,不许建,就成了现在这样子。”“还有楼上的排水管道没接入下水道,就这样悬吊着。”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
除了配套设施没建设到位,已建成的房屋质量也堪忧。2011年底,老职工张广发一家和棚改工程项目部签了3套房的还建合同,约定一年内交房,如今已过了4年,一套房都没拿到。负责人郑祚银只好把他和老伴安置在7号楼下的一间地下室。这间地下室墙壁严重漏水,把老张收藏的两袋书浸坏了。老张向项目部报修无果,无奈之下只好找木板把漏雨处盖上,还专门买来一袋木炭吸湿防潮。“不知哪年能住进新房”,他苦恼地说。
不仅如此,这里还存在疑似一房两卖的情况。住户胡建和妻子周明就遭遇了这样的倒霉事。
2012年拆旧房时,工程项目部与胡建夫妻签约还2套房,当年底又签补充协议增还他们一间车库。随后,负责人郑祚银把8号楼下的14号车库钥匙交给他。可次年3月,胡建发现有人在这间车库门上贴出租广告,感到奇怪连忙打去电话,才得知该车库又卖给了一王姓老板。此后,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多次到胡建家敲门入室讲狠,妻子周明报警多次。住户们反映,这种疑似一房多卖的情况不止一起。
宏图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居民们就这些问题向他们反映过多次。
相关各方:行政区划变化导致脱管,希望市里协调解决
棚户区改造,本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怎就成了闹心的半拉子工程呢?记者采访了相关各方。经手过该项目的东宝区住建局征收中心主任张加武介绍,该项目是由东宝区发改委和住建局2010年共同申报、省发改委批复的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由于项目位于龙泉街道辖区,遂交由龙泉街道负责建设,街道便指派工作人员郑祚银负责。“起初,我们到现场检查时,建设、监管全部到位。后来漳河新区成立,这里变成了漳河新区的管辖范围,市房管局把项目的住房保障职能仍留给东宝区负责,而住建、规划、土地等监管职能移交漳河新区。而漳河新区不愿中途接管,东宝这边也不便继续监管,此后就脱管了。”今年春节前,他们和街道方面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去看过几次,发现工程早就无人监管,于是问题频现。
就此项目,记者到漳河新区采访时,该区建设局副局长邓盾表示,他们一直不知道这个项目,所以没介入管理。按常理,项目管理职能交到这边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到这里来反映,只要反映了,新区的管理部门肯定会介入,此前应该是情况沟通不畅。
针对项目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龙泉街道主任王琴也表示难处理。她坦陈该项目出现了许多问题,他们指定的负责人与拆迁户产生了一些矛盾,无法继续负责下去,她希望市里尽快就此项目召开协调会,明确责任主体,办好交接,尽快给住户一个圆满的交代。(记者 汪兵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