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压岁钱也是法律问题,财商应从小培养
2月17日,据《现代快报》报道,江苏启东近海镇一个10岁男孩,因为压岁钱被父母悉数“没收”,以离家出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
“妈妈帮你存起来”,小时候常听这样的话,可是,压岁钱就这么被“存”没了!收了那么多红包,家长到底该怎么处理呢?
孩子:
我的压岁钱去哪了?
“我的压岁钱一直交给妈妈。”深圳路小学的杨若一今年寒假收到了不少压岁钱,但较后真正落到自己口袋的并不多,“还不到一百元。”
和杨若一一样,压岁钱被“没收”的占去了大多数。“平时要用的爸妈都已经准备好,还会给一些零用钱,所以就算压岁钱不给我,关系也不大”“压岁钱太多了,装在自己身上容易掉,还是放在爸妈那里比较好”……虽然没有压岁钱的实际“掌控权”,但大多数小学生并不介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压岁钱也越来越重视。“为什么爸妈不能把压岁钱给我?那不是别人给我的吗?”市六中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见过压岁钱,每次收到压岁钱,爸妈都全部回收,连零头都不留下。“我觉得这样不好,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了。”
在随机采访中,只有个别孩子能独立支配压岁钱。“每次收到压岁钱,爸妈都会拿出一半给我,我也没怎么花,基本上都存着了。”
家长:
代管、投资占大多数
大部分家长都选择给孩子存起来。但同样是存,存的方式也大不同。在银行上班的潘女士,每年都将女儿的压岁钱存起来买理财,几年下来,还赚了不少。“现在有很多教育方面的理财产品,每年存三五千,等到孩子上学时就可以取出来支付学费,减轻负担。”潘女士说,这种方式很适合年轻父母,尤其是“月光族”。

还有部分家长会直接“没收”孩子的压岁钱。“人情这个东西有去有回,把压岁钱给孩子,太奢侈了。”市民薛女士认为,家里本来就不富裕,生活中每一样都需要钱,拿来应个急、贴补家用也没什么不对。
话虽如此,但还是有部分家长让孩子独立支配压岁钱。“现在这个社会对人的要求太高,如果完全对金钱没概念,容易与社会脱节。” 三年前,市民赵先生开始让女儿自行支配压岁钱,他希望女儿能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学会省钱、甚至赚钱。“效果比我们想象中要好,至少现在孩子买的都是有用的东西,而不是随随便便地挥霍一空。”
支招:
财商培养需从小做起
孩子的压岁钱如何处置较为妥当?记者走访了几所学校。更多的老师认为,财商教育,应从小培养。

“孩子的压岁钱不要简单地转进家长的腰包,而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压岁钱。”东山小学校办刘利利主任认为,家长可以把压岁钱统一放入存钱罐进行积攒,建立一个“爱心小银行”,告诉孩子这些钱是长辈爱心和祝福的体现,除了自己购买书籍、学具及必需品使用外,还可以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生日、纪念日等重大节日时买一些礼物送给长辈。或者拿出来作为爱心捐助,使压岁钱的使用更有价值,也是对孩子情感教育的好机会。
采访中,还有不少老师认为,对于压岁钱的分配和使用,家长可以根据不同孩子不同年龄,选择不同的方法。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由家长代为保管。当孩子长大一些,对金钱便有了初步认知,可以让孩子自由支配压岁钱,一方面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另一方面也培养孩子的消费、理财意识。
记者 杨婧

处理压岁钱也需要智慧与法律意识
前不久,朋友圈里有一朋友发帖:“请教各位亲,幼儿园大班宝宝一礼拜给多少零花钱合适?”相较于大部分家长简单粗暴地没收孩子压岁钱,这位年轻的母亲的前瞻和智慧之举实在令人敬佩。
《民法通则》第十八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也就是说,除非孩子有重大疾病需要治疗,或出国留学等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父母只是孩子的财产代管人,不得随意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在处理子女财产时,父母应当事先征得其同意。
如何处理压岁钱,表面上是个家务事,实际上也是个法律问题。要知道,压岁钱来自长辈对孩子的赠予行为,应视为孩子的财产。
相对而言,有的家长会把孩子的压岁钱存入银行,等孩子大了之后给他们,当然,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在法律上还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大额消费等民事活动前需要征得监护人同意。但这也不意味着父母就拥有了压岁钱的所有权,更不代表父母可以违背孩子意愿没收压岁钱。也许父母会说,万一孩子胡乱花钱怎么办,没收也是为了孩子好。但“为孩子好”绝不是漠视孩子权利的借口。有教育智慧的家长,应该把教孩子妥善处理压岁钱,视为对孩子开展财商教育的好时机。
·亭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