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陈庆璞 近日,在宁波出现了这样温暖的一幕:鸣着警笛的救护车被堵在车水马龙中动弹不得,这时救护车前的几辆私家车先后闯红灯驶到斑马线前,为救护车和危重病人让出了一条生命通道。消息从朋友圈传出后,公众纷纷点赞。
近年来,救护车被堵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上的报道不时出现,一些危重伤员、患者因此而耽误救治的事例令人扼腕。本来,生命至上,在紧急时刻,为救护车让路应该是共识。然而在现实中,车主长期以来缺乏避让意识,再加上避让可能带来的违章风险,导致目前自觉避让救护车的行为不多。不少情况下是有救护车辆待通行,他车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在高速公路上占用应急通道。
现实是紧迫的,眼下亟须在车主当中培育避让文明。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着一段德国车主在高速公路自觉避让救护车的震撼视频,但要想达到这样的高度,养成避让文化,需要下大力气,需要补很多功课。人心的转变才是根本的转变,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培育,使车主们自觉避让救护车,交管部门、媒体等都有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弘扬避让美德。
要让避让文化深入人心,还需要外在规范、办法的保驾护航。不得不说,当前很多车主不避让救护车等特殊车辆,有时并非不想让,而是不知该如何让,也不知如何规避概率极大的违章。这些就需要我们的职能部门好好做功课了。去年,深圳交管部门联合急救车辆,推出了无忧避让系统。救护车前安装影像采集设备,确因避让而违章的车辆,可通过影像证据而免于录入违章系统,而那些拒不避让的,则要面临处罚。
深圳的做法是可以借鉴的,然而正像公众所反映的,仅有避让之心是不够的,有了避让无忧的原则,还应该学会避让的办法。比如,在拥堵的路口,不同车道、不同位置的车辆该如何避让,如何避免和交叉方向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等事故,如何确保不因为护航生命而带来另一种危险。这些,交管部门都有必要制定相关办法并向公众普及,或者在驾考环节增加避让紧急车辆相关知识。
宁波的案例让人欣慰,这是为数不多的公开报道的为避让救护车而闯红灯的情况。我们相信,随着各地避让配套措施的陆续实施及人性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因避让救护车而闯红灯将不再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