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社区义工教孩子们做月饼。(资料图片)
记者杨富春 通讯员钱修海 朱梦诗
荆门市掇刀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先行区,城镇化率达79.86%。
城镇化加速推进,社区在基层治理结构中地位越来越重,如何做实社区党建,让党组织在基层真正深入人心?
21日,记者来到掇刀石街道名泉社区探访。
红心耀党旗,打造党建示范中心
走进社区办公楼一楼服务大厅,查询机、服务台一应俱全。
更引人注目的,是二楼会议室一面墙上贴满红色的小心愿:“想要个盲杖,出门方便些”;“想要一个电饭煲,家里铝锅煮饭不方便”;“我独居在家,想要一个收音机”……
“这些微心愿,网格员征询后,都会有党员来认领。”社区党委书记毛永家说,社区党支部建立贫困居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信息档案,在职党员进社区“一对一”帮扶,已有156名在职党员报到,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微心愿”119个。
掇刀区委成立创建“红心社区”领导小组,完善社区党组织设置,构建以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为基本框架的组织体系,摸清居住在社区的直管党员、机关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代管党员的基本信息,建立台账。
“直管党员编到网格党小组,上门倾听居民意见;在职党员进社区,定期参加活动;流动党员进社区阳光驿站,充当政策法规宣传员、社会稳定信息员;退休党员编入‘和事佬工作室’,发挥余热搞调解;代管党员进服务队出份力。”掇刀区委组织部长粟建湘说。
目前,全区共有1300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对接认领社区“微心愿”870个,结成帮扶对子200对;各社区干部、网格员开展“支书敲千家门”,入户400多家,收集问题1800多个。
红心领发展,打造创业创新中心
“刘华安,家住南城名珠,从事建材批发,贷款10万元,带动就业4人。”名泉社区台账记录簿,去年已有30户通过社区平台,办理了小额贷款。
“社区设有创业小额贷款绿色通道,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每季度不少于20万元由社区代办,创业者在社区就能贷款融资。”毛永家说。
社区邀请创业导师进行创业辅导,每半年编印一期创业指南,将区直部门各项优惠政策汇总,免费发放给居民。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创业政策、法律咨询窗口。
“我们建立‘草根能人’创业模式,对社区‘草根能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服务,依托社区专家团队为创业幼苗提供辅导,成长后引导其进入区‘双创中心’万福创客空间,孵化长大。”粟建湘说。
掇刀区建立高端人才服务模式,每个社区至少聘请1至2名高层次人才作为社区志愿者,引导辖区居民创业。对有意愿回归创业的高校学子,主动对接辖区产业园等资源,大力扶持。
红心优服务,打造便民服务中心
轻点社区服务大厅查询机,办理居住证所需的材料、流程、收费标准等信息一目了然。21日,名泉社区住户许祖敬说:“不到1个小时就搞定,真方便。”
社区触摸查询机上,共梳理和规范了47项社区“直接办”、“代理办”、“协助办”服务事项,并打通网络平台,整合、下沉公共服务资源,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
为提升服务能力,掇刀区以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注重从大学生、专业社工等群体中选育党组织书记,占比达10%。通过3年努力,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全部持有社工证,打造一批“一岗多责、一员多能”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
如今,该区每个社区均成立“三室”,即党代表工作室,实行党代表轮流驻室,宣讲政策,服务社区居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室,接待选民和群众来访;党员“和事佬”工作室,调解纠纷、普法宣传。
“红心社区”的创建,弘扬了红色文化、孝道文化、勤廉文化和法制文化,培育了社区文明,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社区居民。
理发为生、拉扯着脑瘫女儿的聂士珍,在职党员接对帮扶,联系医生用针灸治疗,助其女儿重新站立,心怀感激的聂士珍加入义工队伍,挤时间上门为孤寡老人理发。她说,社区给我大爱,我也会将爱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