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财政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本网讯(记者曹阳)1月21日,在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上,市财政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关于宜昌市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市人大代表审查。
报告全面回顾了2015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中说,2015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繁重的财政改革发展任务,全市财税部门全面深化改革,在新常态中奋发有为,在转型发展中提质增效,财税工作与财政改革有序推进,预算执行总体良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1亿元,比上年增加67.6亿元,增长24.9%。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0.6亿元(含上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比上年增加97.8亿元,增长22.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为239.6亿元,支出总量为237.7亿元,收支总量相抵,结余1.9亿元。
2015年,财政部门坚持依法理财,把落实新预算法作为深化财政改革的“头道工序”,按照新预算法要求,坚持深化财政改革,扎实有效推进各项财政工作,较好服务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培育体制机制新优势。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对外推介发布市域铁路改造、伍家岗长江大桥等28个PPP项目,总投资339亿元。多方筹措财政资金,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通过预算安排、短期调度、债券置换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 386.8亿元,推进至喜长江大桥、东山大道BRT、点军大道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奥体中心、规划馆、磨基山公园等城市公建项目建设。转变资金投入方式,构建转型升级新支撑。加大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能力,市级统筹58.6亿元,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书写民生保障新篇章。立足于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全市民生支出40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4.8%。完善财政监督方式,建立风险防范新体系。进一步健全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长效机制,实行“三公”经费动态监管,市直“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5.2%。
报告提出了2016年预算草案。2016年,全市财政预算编制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更加注重深化财政改革,转变政府投资方式,释放改革红利;更加注重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服务大城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更加注重保障民生,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注重依法理财,防范财政风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市“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夯实财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