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履职勇担责,创新谋发展。1月22日上午,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14位政协委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分别提出了建议。本报今摘登发言片段。
倡导绿色生活推进绿色发展
市政协委员廖忠民代表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发言。建议:在建设“大强优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中,从城区抓起,从衣、食、住、行等领域入手,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共同发力,以绿色供给引领绿色消费,以绿色消费倒逼绿色生产,推动全社会生活方式绿色化。把推进绿色生活纳入大城建设、转型发展总体部署的重要内容,制订出台我市推进绿色生活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以及支持政策等。广泛开展“四绿”行动,即推动绿色包装、绿色餐厨、绿色房屋、绿色出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示范引领,开展绿色生活进家庭、进社区等活动,开展绿色认证等,让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建设健康服务业之都
市政协委员李桂菊代表民盟宜昌市委员会发言。建议: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发掘中医药文化资源,支持创作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动漫等创意产品及影视文化精品;积极推进中医药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内容。创新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培育“互联网+”健康服务业新业态和新产业;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中医医疗服务等;主办“长江经济带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论坛”及相关产品展会。支持中医药健康产品研发。将中医药健康旅游纳入全市旅游项目。打造清江——武落钟离山中医养生养老产业带等,形成产业链。借助高校、医院,努力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支撑体系。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构筑新的经济增长极
市政协委员徐珊代表民建宜昌市委员会发言。建议:明确重点方向,制定一个好规划。要抓紧编制《“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紧紧依托“四大平台”及宜昌高新区“一区七园”,以科研平台建设、产品研发、产能培育和产业链条为着力点,突出每个产业的战略重点,着力形成产业集群。加强项目策划,建立一批研发平台。精心策划一批我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为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政策和资金支持奠定基础。强化政策引领,健全一套好制度。即市场培育制度、人才引进培育制度、资金扶持制度、完善统计制度等。
振兴城区工业推进产城共融
市政协委员覃扬波代表民革宜昌市委员会发言。建议:切实推进城区工业一体化。以高新区为龙头,发挥核心带动作用,以各城区为阵地,科学谋划各城区产业布局,体现规模集聚效益。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对拟搬迁的高科技绿色工业企业实行合理“安置”,确保一批“小而精”的企业不流失,能壮大成长。统筹产业招商力量,组织各类有针对性的市区联合招商、产业招商、重点招商、以商招商等,主动对接全国工业500强企业,实现产业招商新突破。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带动扩大社会就业,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优化城区工业发展环境,切实落实有关政策。
以“互联网+”推动全民共享现代化教育
市政协委员雷琰代表民进宜昌市委员会发言。建议:加大对互联网教育的投入力度,注重向贫困边远地区倾斜。加强互联网教育的宏观引导,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从政策层面确定互联网教育指导思想、理论基础、预期目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国民教育升级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在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企业等机构专业化服务的优势发挥出来。营造支持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教育机构应该更多地关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开发。
提高林分质量提升森林综合效益
市政协委员易国芝代表农工党宜昌市委员会发言。建议:提高林分质量,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对城市、城镇重要景观节点、环村绿化带、村庄风景林等大力推进绿化美化,确保生态景观效果。强化生态治理和保护,以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等为重点,加强生态治理力度,恢复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林业经济效益。适度开发林下资源。积极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优化森林布局,拓展绿色发展空间。优化建成区森林生态结构;优化不同生态区位的森林结构;优化全市森林功能布局。根据宜昌气候、区位和地形特点,构建“西北绿色屏障、东南天然氧吧”的功能格局。
谋社区服务业发展补第三产业之短板
市政协委员付立平代表九三学社宜昌市委员会发言。建议:强化规划引领,完善管理体制,拓展融资渠道,对社区服务业发展所需的政策配套、资金投入等作出规划和安排,把社区服务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实施政策扶持,保障非营利社区服务业发展空间。提高财政支出中对非营利性社区服务业扶持支出比重。引进竞争机制,增强营利性社区服务业发展动力。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等方式,到城市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餐饮店、洗衣店等各类便民、利民的网点,开展就业服务、家政资讯、养老、助残等社会化服务。
加快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
市政协委员张在印代表中共界别活动组发言。建议:全局谋划,统一规划,依据各地资源特色,规划不同主题的旅游主体功能区,探索“景城一体”发展模式,在不同的时空板块形成不同特色的产品集群。政府主导,政策推动,形成各产业各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调并进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在旅游发展用地、旅游发展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业融合,构筑山水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养老养生等多元化产品体系,加强夜间休闲产品及冬季休闲产品的开发。提高素质,培育人才,丰富本地旅游人才库,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维护
市政协委员艾书练代表市工商业联合会发言。建议:形成体系,营造氛围,加强现代化诚信观的宣传,形成广泛的诚信社会氛围。着力健全信用体系建设制度框架和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宜昌市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各种制度,通过加强诚信立法,建立诚信法律体系。加强信用体系体制机制建设。加快推进重点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各类企业信用信息的互通和共享,使各类企业的信用状况公开透明、可查可用。积极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建好企业诚信档案。积极培育社会化信用服务组织。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支持信用中介组织加强自身信用数据库建设。
统筹保护开发荆门山虎牙山历史文化片区
#p#分页标题#e#市政协委员赵爱萍代表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政协点军区委员会发言。建议:将保护开发荆门山、虎牙山历史文化片区纳入市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和旅游发展项目。作为市级重大战略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进行统筹协调。统筹组织对片区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宣传,确立文化名山地位。作为宜昌市古文化保护区,抓紧搞好区域保护。统一规划招商,整体打造好荆门虎牙历史文化片区,邀请高层次专家和机构抓紧做好片区的整体建设规划和项目、产品的创意策划,搞好招商和规划建设统筹,对涉及的三个市、区的项目进行联动合作开发。采用文化地名、路名和桥名,彰显文化价值和影响力。
兴建宜昌动车运用所优化高铁运行服务
市政协委员杨慕楠代表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发言。建议:加快建设宜昌动车运用所,满足动车车组存放、维护和检修等保障服务。一是全面升级现在客车运用车间;二是技术设备升级,运用检修在动车运用所内进行,定期检修在动车段进行,同时做好相关方面的人才、技术和物资储备。主动与各方对接,优化高铁运行服务,提供安全、优质和人性化服务,体现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前瞻性规划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统筹布局建设我市高客站综合交通配套工程,将其建成集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公交车、出租车等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
大力推动农村青年发展电商
市政协委员陈珊珊代表共青团宜昌市委员会发言。建议:壮大电商主体规模,多渠道培养重点村电商实用型人才,鼓励支持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参与农村电商创业。打通全产业链发展,引导从事电商的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交易平台、物流企业构建面向电商的全产业链。强化平台供需对接。完善市县、镇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阿里巴巴、淘宝商城、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及本土电商平台的沟通交流。推进基础服务建设。重点推进电商示范县、示范村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搭建银企、银户对接和扶贫担保平台,简化小额短期贷款手续,为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电商创业青年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倡导移风易俗治理农村“人情风”
市政协委员李红萍代表市妇女联合会发言。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完善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我规范管理,把制止滥办酒席纳入《村规民约》范畴,遏制“人情风”蔓延。依托社会组织,缩小规模简化仪式,支持成立农村“红白”理事会、家事恳谈会等社会组织,引导村民理性办理红白喜事,缩减随礼的范围和数额。树立榜样示范,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以及乡镇“两代表一委员”、村民代表、村卫生员、村综合治理协调员、网格管理员、本地有影响力的文明户、中心户、产业发展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村民自觉抵制“人情风”。
发展公共雕塑建设雕塑之城
市政协委员王怀兰代表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发言。建议:准确把握公共雕塑发展的基本趋势,宜昌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把公共雕塑与现代化特大城市同步建设,努力建设“雕塑之城”。充分发挥公共雕塑的空间作用,更好地与自然融合,与环境沟通,制定《城区公共雕塑的空间布局规划》,努力使公共雕塑与地方文化、地理自然形成共生的内在联系。发展公共雕塑首先要讲好宜昌故事,要建设雕塑之城,还需要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雕塑家,讲好中国故事、世界故事。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加强与中国雕塑学会等合作,营造有利于公共雕塑发展的体制机制,扩大宜昌在雕塑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记者 孙晓陵 曹宇裴姝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