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天可降温爱心不能降温春节盼热血系起团圆结

连日来,受持续低温影响,街头无偿献血人数骤减,造成全市血液储备告急。目前,宜昌市血液储备已降至警戒线以下,其中A型、O型血液已逼近最低警戒线,全市各大医院临床用血均出现紧张状况。 昨日,市公民无偿献血委员会办公室通过本报向全市市民发出无偿献

天可降温爱心不能降温春节盼热血系起团圆结

  连日来,受持续低温影响,街头无偿献血人数骤减,造成全市血液储备告急。目前,宜昌市血液储备已降至警戒线以下,其中A型、O型血液已逼近较低警戒线,全市各大医院临床用血均出现紧张状况。

  昨日,市公民无偿献血委员会办公室通过本报向全市市民发出无偿献血倡议书,当天上午,市一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倡议,“白衣天使”们纷纷伸出臂膀,靠医术救死扶伤的他们,更身体力行,以自己的热血为患者提供生命的能量。

  生死关头

  是他人的血液将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一台外科手术,用血近7000毫升

  在市中心医院外科楼18楼胸心外科二病区的病房里,39岁的患者黄先生刚于1月17日接受了心脏搭桥和更换主动脉的手术。说起他的病,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叫主动脉夹层破裂。

  该院胸心外科主任张松林博士介绍,正常的人体动脉血管由3层结构组成,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结构紧密贴合,共同承载血液流通。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从而导致一系列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重度高血压患者稍不注意就容易引发。

  据了解,黄先生在城区一工地上负责开铲车,他于去年被查出有高血压,但身材魁梧的他却从没有当回事,也从未就医。16日当天,正在上班的他突然觉得胸部剧痛,“就像人被硬生生地撕开一样”。随后黄先生被送入医院抢救。截至目前,为抢救黄先生,其手术中用去红细胞、血浆等超过5000毫升,这相当于20多人所献血的总量。

  无独有偶,从重庆奉节来宜打工、目前住在宜棉小区的匡先生1月14日突发主动脉夹层,被送往市中心医院抢救,目前仍在ICU病房观察。匡先生手术中用去的红细胞、血浆等近7000毫升。

  张松林介绍说,像黄先生这样的手术,如果没有充分的血液根本不可能成功展开,黄先生生命正是被社会上众多好心人全力织成的爱心网挽住的。仅上周该科室就连做3台,总用血量超过1.5万毫升。“因为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条件改善,像主动脉夹层这样大用血量的手术越来越多。2015年有12例,而今年1月以来就已完成了3例。每当出现一名这样的患者,其他患者的用血就无法保证。”张医生说。

  除了主动脉夹层,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也是需要通过大量输血的疾病。目前在该院血液内科住院的邵师傅于2012年被查出患有再生性障碍性贫血,这些年一直通过输血维持治疗,从去年11月底至今,短短两个月就已输血3400毫升。

  该院输血科主任陈赛说:“像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尤其是近一周,用血紧张现象尤为突出,目前积压的用血申请有60多份,至少需要120多个单位(一个单位等于200毫升),而血小板申请量每天有7-8个单位,但能够满足的每天仅有2-3个单位。”

  血库告急

  是他们冲在一线与患者并肩作战血脉相连

  A、O型血液紧张,白衣天使齐挽袖

  昨日上午8时,市中心血站的献血车开进市一医院。虽然天气寒冷,但车前没多久就排起了长龙,身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井然有序地进来填写表格、踊跃献血。参加献血的医务人员中,有很多曾多次参与无偿献血的老职工,也有不少刚入职的新职工,还有不少是刚刚下了夜班就赶过来了。大家纷纷表示,无偿献血是一件光荣的事,关键时刻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献血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年男医生正在排队,他是刚刚下了夜班才过来的。“还好昨晚不是太忙,和同事换着稍微眯了会,出来看见有无偿献血的,就过来了。”据了解,他曾多次参加无偿献血。等了约10分钟后,终于轮到他,抽血、检验,很不幸,因身体状况不合格,这次献血没能成功,“像我们这行,经常上夜班,工作时间不固定,身体条件不符合献血条件也是常事,以前就遇到过几次,等过一段时间调养好了再来。”他说道。

  截至当天下午4时整,参加此次集体无偿献血的医护人员有近百人,但成功献血的只有56人,献血量为14700毫升。

  天气寒冷

  让我们用热血驱走严寒为生命护航

  1月16日当天,城区仅7人献血

  有这样一组数据,自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实施以来,参加无偿献血的宜昌市民有66万人次,献血总量约为179吨,其中2015年全市献血总量超过1600万毫升,人均献血量为4.47毫升,虽然远超全省平均水平,但仍无法满足临床供血需求。

  宜昌人很热血,为何却总是不够用?市中心血站相关负责人分析,这几年来,城区各大医院用血需求量一直以12%-15%的速度增长,献血人数的增速则在10%左右,献血量跑不赢需求量。根据目前全市医院用血需求统计,近段时间由于寒潮侵袭,街头献血者不断减少,全市血液储备由去年12月底的正常储备值逐日下降至警戒线以下。每日临床用血需求量至少为46000毫升,若以每人献血400毫升换算,每日街头至少需115位爱心人士成功献血。而目前,每日街头采血量不足40人。记者从城区丹尼斯广场献血点了解到,该采血点自入冬以来采血量逐渐减少,而到了1月,更是持续刷新较低纪录,1月16日当天该站点仅有3名市民前来献血,而整个城区也仅有7人献血。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其中有过献血经历的仅有7人,而剩余13人仍对无偿献血有顾虑,源于“血液是身体的一部分,献血会危害身体健康”的误解,其理由多为:天气太冷、工作太忙、家人不允许、自己认为身体不符合条件等。“正因为献血量持续减少,因此临床上常有互助献血、自体输血,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市中心血站相关人士称。

#p#分页标题#e#

  寒冬不寒

  为冲在献血较前沿的医务人员点赞

  1月定为“全市医务人员献血月”

  该如何应对这冬季血荒?医者仁心,全市医务人员率先行动。市中心血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保障全市各大医院在寒冬仍有血可用,市卫生计生委已下发紧急通知,号召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率先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并将较易出现血液短缺的1月确定为“全市医务人员献血月”。目前,全市各大医院均准备在年前开展无偿献血活动,以解临床用血的燃眉之急。据统计,2015年全市共有3143名医务人员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达910900毫升。“宜昌市民并不缺乏爱心,但是现阶段还有很多人不了解献血的重要性,只有让献血机制和过程更加透明化,才能让市民更好地了解和参与献血。对于无偿献血者,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关爱他们,使他们自愿献血的行为得到工作单位支持与鼓励,在享受医疗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得到一定的优惠。只有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才是避免‘血液紧缺’的根本办法。”该负责人说。 通讯员 陈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63868/
1
上一篇开放合作拓展优势 代表委员热议市“两会”之三
下一篇 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