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智者”,越是热衷传播这些谣言,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是智者,是聪明人,他们是绝不会上当的!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刘宏伟 微信朋友圈传播较多的内容有两样,一是鸡汤,各种各样的“鸡汤”,二是猛料,各行各业的“猛料”。
鸡汤都是勾兑的,没有任何营养,但人们哭天抹泪,喝个没完;猛料呢,大多是谣言。经常转发的有:中国内蒙古瘟疫羊、韩国疯牛肉、日本辐射鱼……标题全都是央视刚播出。
我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事实其实并不如此,越是“智者”,越是热衷传播这些谣言,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是智者,是聪明人,他们是绝不会上当的!
过去文盲多好骗,现在几乎没有文盲了,但还是好骗。而且文化程度越高的人,似乎越容易被骗,大学教授被骗的案例,在网上一搜就是一堆。

这其实不奇怪。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但是改变不了智商。知识能让有些人变得聪明,但也能让有些人变得自作聪明。
前天晚上,微信朋友圈被一个H5“我和微信的故事”刷屏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谣言,比如一旦参与,会中病毒,会被盗号,会流失财产,等等。很多人都吓坏了,忙着在手机上“转移资产”,生怕上当受骗。较后害得微信官方辟谣,这只是微信团队为活动而制作的一个互动游戏,不含木马,更不会骗钱。
微信上的谣言并不少见,少见的是谣言传到了微信自己头上。李逵被当成了李鬼,微信团队应该切身感到微信谣言有多凶猛了。
这也不奇怪。微信是个信息爆棚的地方,其中真假杂糅,不易分辨。一上微信,就进入了朋友圈,有些是亲人同事,有些则是慕名来加,大家在朋友圈刷屏,看上去都和朋友一样。但有些时候,有的朋友是有待验证的,就像走进人群,有人叫你一声朋友,不要以为他真的跟你很熟,他可能只是想请你让路。可是,人太容易听信“朋友”的话,比如听到喊“狼来了”,“地震了”,人的反应绝不是思考,而是逃跑。

因为在危险到来的时候,人的本能就是逃跑。至于地震没地震,先跑出去再说。所以,当一个朋友传出微信盗号时,其他人先捂紧钱包,第二会把信息传出去:管他是不是谣言呢,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嘛。有些聪明的小偷深谙此道,在人多的地方贼喊捉贼,先叫一声“当心小偷”,大家各捂钱包的时候,他已经知道手该往哪伸了。
前面说到的鸡汤,全称是心灵鸡汤,不要以为它只是没营养,很多时候,那些鸡汤本身就是谣言。记得去年这时候,我在微信上看了一个故事,讲一个男孩在大港开往市区的186路公交车上,暗恋一个女孩的真实经历。我看到这篇文章时,阅读量已经超过10万+,很多人可能被这个故事打动了。可是没过多久,另一篇10万+来了,同样的情节,只不过地点发生在北京地铁。这故事算不算谣言?说不算就不算,它没有谋财害命;说算也算,它让我们又不相信爱情了。
张冠李戴,乾坤挪移,这是很多公众号吸引眼球的“法宝”。所以在朋友圈,只要你还热衷转发,就很容易被这些“法宝”命中,从而充当一把“智者”。当然,如果“只看不转”,也会有人管你叫“傻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