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相对而言的强者,要么“哑巴吃黄连”,要么展示“正当防卫”新技能,以攻代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李国惠 我在上一期“惠三观”栏目发表了文章《有趣与无趣》,其中提到有趣和无趣是相对的。今天,则想谈谈强弱的相对性。
我身边曾发生过一个真实案例。某人想买套大房子,钱不够,和稍微有些家底的亲戚借。亲戚拒绝后,某人怀恨在心,向共同亲友广而告之:“我们没住上大房子,都是因为她不借钱,这人真不地道。”亲戚无奈感叹:“某人曾向我借款数万元,多年未还,却整天拿着借来的钱吃喝玩乐穿金戴银,如今在家有房屋可住的情况下,还要借钱买房。到底是谁不地道?”还有一位师姐,出身农村,为了改变弱势地位,努力学习好好工作,经过二十余年的奋斗打拼,有了经济基础,有了社会地位,在职场上可以说叱咤风云说一不二,可她却十分害怕大字不识一个的婆婆。师姐曾无语凝噎:“为了博取家人的支持与同情,婆婆可以谎话连篇,极尽诋毁之能事。一旦我稍有异议,便马上撒泼耍浑搞得家无宁日。从社会附加条件来看,我貌似是强者,可在看起来弱势的婆婆面前,我却永无喘息之时。”
“亲戚”和“师姐”,为了生活得更好些,努力让自己变成强者。可面对“恃弱凌强”、善于左右舆论的“某人”和“婆婆”,却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再加上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诸多“不明真相”的亲友面前,强弱地位早已互换。
本市作家韩侍桁先生曾在《谈说谎》里提到,说谎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弱,“不管为自己的地位的坚固而说谎也罢,或为了拯救旁人的困难而说谎也罢,都是含着有弱者的欲望与现实的不合的原因在。”
不得不承认,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些弱者极度善于利用自己的弱势,要么满口谎言颠倒是非,要么对强者对公众进行道德绑架。数月前,邯郸一男子酒后驾车,为了达到“免于”处罚的目的,他的母亲多次利用下跪等过激行为纠缠、阻挠民警。为避免围观群众产生误解,民警也跪下来解释酒驾行为的危害。下跪式执法,虽说是对法律尊严的亵渎,却也是在现实语境下被迫进行自保。
同样是出于自保,辽宁丹东一孕妇捂肚呻吟、一老太连称难受、一年轻女子则躺地上时不时“抽”两下。原来,这三人在逛商场时出现小摩擦,后因言语不合发生争吵,为了避免“被讹”,三人竟集体倒地扮起“病号”。警察介入后,才接连起身,很快“痊愈”。
为了防止被讹,先躺地上讹人。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如此一出大型魔幻现实主义闹剧,恐怕连编剧都很难虚构出来。而小矛盾变成大闹剧的背后,恰恰反映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弱者作恶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甚至还会以弱博取同情。如此一来,相对而言的强者,要么“哑巴吃黄连”,要么展示“正当防卫”新技能,以攻代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过,只要是戏,就得有结束的时候,至于如何收场,考验的就不光是演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