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组争取项目资金,帮村里开挖当家堰。

工作组帮村里扩宽道路、开挖水渠、改造电网。


在工作组的帮助下,伍贵兵一家终于告别40多年的土房,将要住上新房。


工作组帮养猪户发展生态循环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养猪致富。
京山县钱场镇洪庙村距离该镇约8公里,毗邻天门市石河镇刘方岭村、竹寺村。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310户,1350人,约3200亩耕地。全村共有贫困户83户,279人。其中67户是因病因灾致贫。

上月30日,荆门晚报记者随市民防办驻洪庙村工作组一行来到该村采访。
在一组村民张稳华家,张稳华的妻子正在给猪喂饲料。“今年上半年我们卖了500多头,存栏800多头,饲料是自己加工制作的,在村里我们算较大的养猪户。”她说,“由于喂养的生猪多,气味重,附近村民对此有意见,工作组正在想办法帮我们改进设施,发展生态循环模式。以前我们哪想得到这些事情呢?”像张稳华这样的养猪户,在洪庙村越来越多。
二组村民伍贵兵一家正在建新房,他家种有7亩地,房子是今年10月开始建的。“以前是土房,下雨就漏,住了40多年,成天担心会塌下来。”他说,“工作组来了后,到我家来了七八回,首先想的是帮我解决房子的事,他们拿出了5万多元,我出了8000元,建成的房子是四室一厅,施工队等都是工作组帮忙联系,让我省了不少心。房子再过十多天就可交付。如果不是工作组帮忙,我们不晓得么时候能安稳地住上新房。”

随后,记者来到六组一口工程完成80%的当家堰(可蓄水2万多立方米)。村民曾支年59岁,他说,这口堰在他小时候就有,以前淤泥有1米多深,蓄不了多少水,后来时间长了,成了荒堰,前些年干旱,村民们都是抽水抗旱,平均每家得开支1000多元。工作组来了后,积极争取项目和进行协调,共投入上十万元,从上月初开始施工至今,如果不是经常下雨,早就施工完毕。“这可以管200亩农田用水无忧,村民们都拍手称快呢。”他说。
……
这些,是洪庙村正在发生的变化。
洪庙村村支部书记兼主任王北平说,工作组今年7月27日进驻该村以来,结合村里主要种植传统水稻,产业单一,交通不便的情况,制订方案,研究对策,时间拿出20万元帮扶资金,积极“造血”,通过修路、电改、发展经济作物等措施,多争取项目,让该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修路方面,已完成路边树木清理除障工作,拓宽村组路基6公里,路宽由3.5米增至5.5米,硬化通组道路3公里。
在电改方面,文化广场安装太阳能路灯6盏,将用了40多年的老化电线全部进行改造,今年改造高压线,明年改造低压线,一组新增一台100千伏的变压器,解决村民用电高峰做不了饭、开不了空调等问题,且几十年无需再进行改造。
在水渠方面,对四条渠道8800米全部进行硬化,水泥底,现浇梁,共争取资金280万元,明年3月底前完工,让村民们农田用水更放心。
在村集体经济方面,针对洪庙村无林地、种水稻收益率低以及村债务38.9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0.4万元的现状,工作组引导村里走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实施土地流转,发展领头大户之路,今年10月组织村委班子及经济基础好、水源条件优、思想观念积极的村民10余人到市民防办以前的联系点漳河新区漳河镇京河村,参观美国黑提、大樱桃、山东冬枣、太空莲子等种植基地,学习京河村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促进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精细化、科技化、集约化发展。培育一批致富典型,从而示范带动精准扶贫纵深推进,取得更大成效。现已完成土地流转500亩,落实美国黑提种植面积60亩,生猪养殖3000头,土鸭5000只,蛋鸡3000只。

此外,村里异地重建标准化卫生室1个(在建),让村民患小病可就近治疗;村民房前屋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同步施工……
记者 杨涛 通讯员 王武斌/文 朱运兵/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