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重在管资本和去行政化
新京报:你之前说过中国深化改革的核心是金融改革,前提是国企改革。国企改革为什么这么重要?
黄益平:如果国企做不好,软预算约束不改变的话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会影响金融风险,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它可能也是一个内生的。如果它一直做不好的话,那政府潜在的财务负担会不断上涨。毕竟对一个来说,较终还是要看政府本身负债是多少。
新京报:按照你的观点,国企到底应该怎么改?
黄益平:政府首先应把自己看成一个普通的出资人,而不是上级或主管单位。从以前的管人管事管企业转变成管资本。我倒不是很介意政府在一些企业做大股东,但政府要把自己只当成大股东对待,大股东的影响的确要大一些,但要把目标搞清楚,大股东是出资人,较应该关心的是资产的回报和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官员的想法或政府意向,这是根本区别。我觉得较终落实到企业层面,是两个事情,一个是管资本,第二个就是去行政化。
新京报:现在政府的很多政策其实是考虑到民众意见,按照你的观点,政府不需要再考虑舆论了吗?
黄益平:有一些企业政府完全放开当然是不行的,像水电、公共交通这些项目可以采用PPP模式。即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做法就是政府限定价格,公交车不能随便乱涨价,政府给予一定补贴。但我们过去的做法就是直接让政府的企业来负责运作,把补贴变成无底洞。你不知道它到底需要多少是够的,因为这里面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想要依靠宏观政策来解决结构性问题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也赞成在采取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考虑一些结构性因素。
资本账户可以逐步开放,但放开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你可以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坏处就是会带来新的不稳定。
政府应把自己看成一个普通的国企出资人,而不是国企上级或主管单位,其角色应当从以前的管人管事管企业转变成管资本。
新京报记者 林其玲 实习生 向倩芸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