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陈庆璞 今年称得上是中国互联网的“合并之年”,从年初的滴滴快的合并,到后来的58与赶集,美团与大众点评,以及几天前刚宣布联姻的携程和去哪儿,一对接一对地上演着从相杀到相爱的戏码。再想想不久前刚被阿里买下的合一影业,就是去年才合并的优酷土豆,互联网时代,咱都得相信爱情呢。
公司间的合并故事,股权怎么分配,领导、员工怎么整合,模式是抱团取暖还是傍BAT大款,跟老百姓没啥关系,咱们普通用户较关心的是能否像合并前那样一如既往地享受优质便捷服务。看看这几起合并大案,涉及娱乐、打车、餐饮、求职、旅游等百姓生活方方面面,不得不说,合并合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寡头互联网企业,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几乎都呈现一家较多两三家巨头垄断的格局。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貌似暂时是吃亏的,比如滴滴快的起初烧钱大战,乘客打车接近免费,但是二者合并后呢,补贴少了,控制严了,几乎免费的打车午餐也没了。但换作从公司角度看,疯狂烧钱本就是醉翁之意,不是为了给消费者免费发馅饼,而是抢占互联网平台和支付入口,而且双方打来打去发现自己很傻,于是便联姻,开始一统江山,接下来就出现了互联网那个著名的论断“老大和老二干仗,老三死了”。
都说互联网是个群雄逐鹿成就梦想的地方,其实互联网更是个容易产生高度自然垄断的地方。比如,一个微信就把你的社交、资讯、支付、水电煤日常交费都包办了。比如,当年的微博时代,几大门户网站砸钱划地盘,但较后呢,网易微博打了个招呼就关了,搜狐微博没打招呼就关了,腾讯微博事业部被撤销了,现在一提起微博,除了新浪微博还有谁?还有团购网站,当年团购网站较疯狂时据说有上千家,但高人说江湖混战的较后只会留下三五家,果不其然,两家较大的——美团和大众点评都合并了。
互联网自然垄断有其必然性。从用户心理上说,生活服务类应用就是一个工具,有一个就够了,但这一个一定是他精挑细选的较优秀的,所以,那些资源较多的、体验较好的就会胜出;从互联网发展规律上说,麦特卡尔夫定律告诉我们,网络的价值和在网人数的平方成正比。而不管是什么应用或网站,不管名头多花哨,像什么B2B、B2C、O2O,本质上都是连接人和人,达成人和人之间的交易、交换或互动。而同一类的互联网应用越多,则意味着把总量既定的人的资源摊薄了,其实是不符合用户利益的。比如社交软件,种类越少,则单体的资源数量越多,越有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微信不光是私密社交软件,还成为舆论平台的原理。
古语云,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自然垄断,聚起了更多的资源,互联网的合并之风目前看并不是什么坏事,携程和去哪儿合并了,原来去哪儿的用户没准有更多的在线酒店预订选择。当然,这些合并后的巨头们若胆敢店大欺客,用户是能够用手投票的——卸载,还有,那些潜在的竞争对手也在虎视眈眈,所有这些,都让互联网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