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张平 近期,湖南三名未成年人抢劫杀害教师的血案令人唏嘘。据调查,三名弑师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曾在邵东县的网吧上网,针对县(区)、城乡接合部的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问题,文化部立即部署开展查处工作,要求各地开展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严查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
目前,三家涉案网吧已被责令停业,关于这三家网吧有无经营资质、是正规上网场所还是黑网吧,尚未披露,但由此引出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问题值得深思。在2002年,国家出台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已有明文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个问题的治理仍在路上。网吧,尤其是一些黑网吧,成为学生的“乐园”、家长的“梦魇”,为何难以禁绝?
不得不说,未成年人出现在网吧,跟有关部门对黑网吧打击不力、对正规网吧监管不严有着很大关联。尤其在城乡接合地区,监管的筛子眼过于稀松,甚至存在突击执法现象,检查一阵风,执法过后,一些黑网吧“春风吹又生”。与此同时,违法成本低、经济的刺激让非法经营者无所畏忌,变着方式跟管理者“捉迷藏”。比如一些网吧利用他人身份证给未成年人使用,以此来逃避上网实名制;还有的农村网吧更是管理混乱,根本不登记,当孩子达到一定人数后反锁关门来防备执法。对此,建立执法的长效机制,加强巡查和监管,严查严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多元性、互动性不仅可以让人开拓视野,更消除了地域界限,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然而现实中一些家长对孩子管理异常严格,孩子们无缘上网,一旦瞅准机会便去网吧“报复性”上网。毕竟未成年人自身辨识能力差,如若缺失正常的教育和引导,很容易沉迷,不仅影响学业,更容易学“坏”。一项调查显示,网络游戏、交友聊天、网络脏话无所顾忌、浏览不良信息这几个理由在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因素中位居前列。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防止他们沉迷网络,止步于网吧,关键还要规范、引导他们文明上网,健康游戏。
打击黑网吧,综合整治网吧经营,除了有关部门的严“堵”,还需要学校和家长用心“疏”导。在大数据时代,如果还将网络视为学习的洪水猛兽,恐怕是教育苍白的借口,对未成年人的上网需求,学校和家长应给予正视,可以在专门区域、特定时间引导他们科学上网、健康用网,若将他们“堵”在校园,“封”在家里,恐怕只能逼到网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