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电影票房注水 幽灵场搞的鬼?

天津网 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于穆铭 明明是后半夜“非营业时间”,影院却诡异地显示场场爆满;而一部两小时左右的影片,竟在同一影厅间隔半小时就排映一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于穆铭  明明是后半夜“非营业时间”,影院却诡异地显示场场爆满;而一部两小时左右的影片,竟在同一影厅间隔半小时就排映一场……这些有悖常理的现象,如幽灵般缠绕在火爆的影市上。发行方与影院方面通过利益媾和的方式,以场场爆满的自产自销,吹大了票房的泡沫,等待他们的,只有观众的厌恶和广电总局的处罚。

  其实“做票房”在业界算不得什么新鲜事了。当你拿着手机刷9.9元、甚至1元观影特价票时,很可能就已经成为“帮凶”了。每逢新片上映,在线票务平台都会拿出少则千万,多则上亿的真金白银,贴补特价票以外的差价,自费买票房,营造一票难求的假象。

  然而当票房被做到极致时,幽灵场这种怪胎就出现了。较先将幽灵场推向风口浪尖的,正是今年暑期红到没朋友的《捉妖记》。这部早已锁定华语票房冠军的电影,吊诡地通过旗下的百老汇院线,在上午和午夜安排了大量场次,虽非黄金时段,上座率却100%。当时,出品方以与各地影院沟通时出现问题对付过去。可时隔不久,《港囧》又被一些微博大V晒出了网络购票截图,显示部分影院在午夜时段一口气放映了10场《港囧》,且为场场满座,让不少业内人士大呼看不懂。

  听过赔本赚吆喝的,但如此“自娱自乐”究竟图什么?出品方自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别看先期搭进去了几千万,但把观众忽悠进了影院,形成羊群效应,就成了以小博大了。几年前的某失恋题材小成本电影,就是依靠刚刚兴盛的团购业务以小博大了几个亿票房的。而《心花路放》《夏洛特烦恼》的背后,也有先赔后赚的影子。而较关键的是,通过“幽灵场”的方式贴补影院,帮影院经理漂亮地预售了大量空座位影票,这些经理为了“还人情”,自然在接下来的数日,玩命排片。

  说得悲观点,幽灵场的出现,是票房成为衡量电影唯一元素的必然结果。这个时候,没人在乎什么艺术属性,影票只是一场兜售数据的赤裸交易,而电影,只是资本左手换右手的游戏工具。出品方股价飙升、导演变成票房保证、影院赚得盆满钵满、票房成了“大数据”……看上去大家都在笑,只有观众在哭。

  影市的一路飞扬,让中国已经成了继北美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但这背后却隐藏着幽灵场所带来的虚假泡沫。脱离了口碑支撑的票房泡沫,在资本的玩弄下越吹越大,或许只有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58534/
1
上一篇阳光、砒霜和火腿肠
下一篇 驴友与旅游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