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天津日报记者 张立平 李玉峰 津郊的深秋,天高云淡。冷空气来袭,位于宁河城区西南部的华翠公园依然五彩斑斓,在投资2200万元进行提升改造后,这个占地8.4万平方米的公园成为附近6个小区、3万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在发展中惠民,在惠民中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随着宁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该区将关注民生的眼光深入到群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一
生态环境是较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第六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宁河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集全区之力做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这篇大文章。
“七里海变化太大了,又恢复了我儿时记忆中的样子,苇子多了,鸟也多了!为改善生态环境,政府动真格了!”七里海镇任凤村农民杜乃河由衷地向记者感叹。他所看到的变化,正是宁河区投入20亿元进行生态保护的结果。
近年来,围绕七里海的生态保护,宁河多措并举,进一步擦亮“生态名片”,推出了政策、规划、工程、项目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实施了苇海修复、河道清淤、水系连通、植被恢复和鸟类保护等一批生态治理工程。随着兴坨、俵口两个水库的打通,七里海已形成近万亩水面,建成大小鸟岛30多个,占地800亩。如今,七里海水更清,苇更密,鸟更多,景更美,目前已有153种野生植物、182种鸟类、30种鱼类扎根七里海,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3000个,是大城市中心区的25—60倍。
生态环境建设,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七里海的美,同时还让越来越多的居民感受到了家门口的变化,一批公园、游乐园相继建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据区市容园林部门统计,全区已投资4400多万元对方舟公园、华翠公园等进行提升改造,打造亲民绿色空间,在彰显大绿大美生态特色的同时,注重功能性,建有环形道路、儿童活动区等休闲区域。绿带建设从无到有实现突破,高标准完成了七里海大道、芦汉公路、桥北新区等绿化带建设,较大宽度达150米。近5年来,全区新增绿化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20年绿化保有量的总和。
在环境治理上,宁河区强力推进河道生态建设,完成蓟运河城区清淤和潮白新河清淤改造,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90%,全区一二级河道水质均达到V类及以上标准。此外,本着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对全区重点企业排放实行全天在线监控,关停“散小低污”企业百余家,将所有建筑工地纳入扬尘监管范围,对区内餐饮企业的油烟排放、露天烧烤等进行治理。一系列组合拳使区内空气质量显著提升,今年上半年,达标天数、综合指数全市“双”。为了给秸秆禁烧找到出口,目前,宁河区投资5亿元建设全市首家秸秆焚烧发电项目和生物质发电项目,明年投入生产后,年可处理秸秆3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