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天津日报记者 陈忠权 民以食为天。为让天津一些困难老人每天吃上满意的午餐,2012年市民政局、人力社保局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大力发展我市老年人助餐服务的意见》,要求各区县有关部门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健康、有序、持久发展,让老年人享受到安全、实惠、方便、营养的助餐服务。到今年10月,全市已建成老年助餐机构358个,中心城区社区力求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全市接受助餐服务的老年人目前已近6万人。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也有一些老年助餐食堂已经停止运转,让一些老人感到生活不便,一些障碍亟需破除。
带你了解天津老年食堂
让老人省心放心的食堂啥模样?
老人助餐社区食堂到底是啥样的呢?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河西区东海街道榆林路九江里社区内的福寿康老人社区助餐食堂。这个食堂面积较大,有厨房操作间、面食加工区、分餐区,设计得井井有条。总经理赵克新告诉记者,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食堂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前来订餐的老人越来越多,目前可以为3个社区的600多名老人制作午餐,并且实行送餐上门,配送范围:东海街道、陈塘庄街道及柳林街道的老人。今年92岁的王月娥老太太高兴地说,她年岁大了,不乐于做饭吃了,但是儿孙们都很忙,没有时间给她专门回家做饭吃。这个食堂可好了,解决了她吃饭难题,一年365天,几乎天天能吃到食堂制作的午餐,感觉特别方便,特别幸福。
设立根源:老年人的吃饭问题
根据调查,截至2014年年底,天津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215.42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1.1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37.96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3.57%;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30.66万,占老年人口14.23%。这其中,有不少老人属于空巢老人,有的身体不好,自己不能做饭。为解决这些老人吃饭问题,天津有关部门出台有关文件,在全市范围内给老人建立助餐社区食堂,为老人制作午餐,老人们可以来食堂就餐,也可以由食堂送餐到户。
食堂分类:按功能、规模与服务分三类
天津兴建的老年助餐社区食堂按照功能、规模与服务能力不同,分为示范型社区食堂、综合型社区食堂和单一型社区食堂等三种类型:
示范型社区食堂:集膳食加工配制、外送及集中用餐等功能为一体,每餐配送餐能力500人以上、可一次提供集中用餐50人以上。
综合型社区食堂:集膳食加工配制、外送及集中用餐等功能为一体,每餐配送餐能力在150人以上、可一次提供集中用餐20人以上。
单一型社区食堂:只具备膳食加工配制、外送及集中用餐等功能之一、二,每餐供餐能力不少于50人。
建设方式:多种形式因地制宜
据介绍,天津兴建的老人助餐社区食堂采取了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建设社区食堂,坚持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具体操作内容是:
(一)构建城区与农业地区原材料供应、销售、加工、配送产业链,保证食品绿色健康,降低成本。
(二)由区县政府、街道、居委会或社会力量,新建或整合资源改造兴办。
(三)与辖区内的餐饮单位合办。
(四)依托辖区内企业、学校、部队等单位职工食堂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