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陈庆璞 在国产手机阵营中,小米是个不能忽视的存在,它开创的互联网手机模式,几乎可以算是互联网思维较早,也较经典的实践案例;它对性价比的极致追求,开辟了二三线品牌、中低端机型的生存空间,甚至可以说,小米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当然,成功的背后,总是毁誉参半,几乎每一条小米新闻的评论板块,都是米粉和米黑狂撕的战场。
较近,一条颇有意味的新闻又引起了骂战,是国外媒体的一篇评论文章,文中对小米模式极为赞赏,并称赞小米的创意、设计、理念代表了中国制造的新方向,标志着中国开始告别“世界工厂”。显然,面对这样一篇评论,咱不能跟网友对骂一般见识,小米模式与“世界工厂”的关系,是个值得关注的大论题。
小米的成功不需多言了,如果把手机视为“正业”,那么小米的不务正业也是人所共知。手机之外,小米还做起了移动电源、智能插座、路由器以及电视,这些都可以理解,毕竟也算手机外围产品,但后来,居然又搞起了拉杆箱、净水器、体重秤。有业内人士说,“小米帝国”摊子越来越大是衰落的开始。但实际上,小米凭借自身品牌的号召力和不错的质量与创意,那些外围产品还真做得风生水起。
看到这些,如果还把小米的成功仅仅归于互联网思维或创意,那真要算是对小米模式的误解了。其实,小米在中国的“发迹”,恰恰根源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存在。中国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应有尽有、无所不包的制造门类,提供了一个成熟的供应链。不是有个说法吗,就是那么多的代工厂和生产线,只要客户有资金保障,没有造不出来的东西。以小米的品牌价值和市值,造个小作坊都能搞定的插座又有何难。
不止外围产品,就说手机。有调查显示,在深圳这个中国IT启蒙的地方,现在谁想做手机,有供应商提供整套解决方案,有一站式芯片提供核心硬件,再有十几人的团队,折腾几个星期就能搞出一款手机。正因如此,罗永浩做手机了,董明珠做手机了,王自健也做手机了,甚至有调侃说现在阿猫阿狗都能做手机了。
小米的不务正业和别人的纷纷做手机,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呈现的都是中国这个“世界工厂”高度发达、成熟的制造业供应链,它给有梦想有胆识的人提供了机会。我们当然乐于看到“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小米模式也确实有较高的创意含量和附加值,但咱们自己决不能因为外媒吹捧两句,就真的以为即将告别“世界工厂”。制造业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是其他产业所比拟不了的,目前来讲也是非常适合中国国情的。或许,等到将来,我们不止有小米,还有自己的“苹果”时,那时才是我们真正可以告别“世界工厂”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