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刘宏伟 一个从不骂街的人情急之下偶然溜出一句“他妈的”,还是蛮可爱的;但是如果“他妈的”不离口,就很讨厌了。较大的讨厌,是机械性重复,没有创新精神。
据一周前台湾媒体报道,台湾一陈姓男子因儿子打工受欺负,口出“你他妈的给我走走看”,被告公然侮辱,一审判处行拘20天。他不服又上诉,台南高分院法官引鲁迅《论“他妈的”》一文,认定是口头禅,因陈是职业军人退伍,情急下脱口而出,并非骂人,改判无罪确定。
鲁迅《论“他妈的”》较初发表于1925年7月27日《语丝》周刊,90年前的文章用来断90年后的案子,鲁迅先生不朽。
不过,比鲁迅先生更“不朽”的恐怕正是“他妈的”这句口头禅。鲁迅先生将其定性为口头禅,不算公然侮辱,这是比较恰当的。台南法官准确做出这一判断,说明作为中国人,他们很了解中国国情。
“他妈的”的历史不好考证,因为古代的文字不会记录这种口头语,古代又没有录音笔,因此只能猜测了。我就此向一位爱好考证的朋友请教:“他妈的”这个词儿较早出现在什么时候?他挠挠头:他妈的,让我好好想想。过了好一会儿,他告诉我,这个词儿历史很悠久,多半是原始社会就有了。因为把“妈”挂在嘴边,把“妈”看得这么重,可能这是母系社会的产物。但以前不叫“他妈的”,可能叫“他娘的”,这听起来更古朴,更乡土一些……
有人管“他妈的”这类口头禅叫“国骂”,以我的理解,“国骂”不是骂街,而是一种普及性发泄。因为祖国各处都有这种发泄声,所以才上升为“国骂”的水平。我们形容人的素质和修养,常常用到一个词儿:谈吐。谈就是说话,吐就是口头禅。谈吐的水平,基本上代表了一个人的文明程度。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在大学校园,谈吐大多很优雅,满口脏字会被人耻笑的;而市井之间,满口脏字则十分常见,假如在菜市场里还到处彬彬有礼,那就不对劲了。
有时在街上逛,经常看见有意思的人和事。比如,身上文着蜡笔小新的,都喜欢露着肚子,胖子留短发,瘦子则喜欢长发,不管胖瘦,脖子上都挂着很粗的金色链子。谈吐总是不出意料,“他妈的”绝对不离口,我甚至认为,假如没有这三个字,他的谈话简直就不能持续。
“他妈的”人人都听过,但不是人人都会说。有人平时挂在嘴边,有人情急会说出来,有人则打死也说不出口。比如启功先生,由于生活中遇到值得骂街的事情太多,他又不好骂出口,干脆将“他妈的”翻译成文言文:其母之。
一个从不骂街的人情急之下偶然溜出一句“他妈的”,还是蛮可爱的;但是如果“他妈的”不离口,就很讨厌了。较大的讨厌,是机械性重复,没有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