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面对面就医大幅减少 移动互联网将颠覆医疗?

随着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跨越式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预计在5年左右,传统医疗模式可能将“面目全非”。

    随着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跨越式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预计在5年左右,传统医疗模式可能将“面目全非”。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医疗领域在局域网内引入医嘱系统(CPOE)。这种封闭式信息工具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有效进行管理。随后,PACS(医学影像系统)、LIS(检验系统)、HIS(医院信息系统)、AI(医院管理系统)等相继进入,医院真正迈进了信息化时代。
  面对面就医会大幅减少
  健康教育会遍地开花 当前,我们主要开展的是普及型的健康教育,由于缺少很强的针对性,所以很多人并不关注。移动互联网的在线健康教育支持选择性阅读;加上各专业领域的建立自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既有科学性,又有性,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知识,甚至可以在完成自测自评后,由系统推出自己想知道的相关专业知识。
  病人自测自检尽在股掌之间 未来会出现手机保健医生,手机系统内置了各个年龄层的临床指标,方便患者进行比对,还可以长期跟踪记录个人的健康指标,适时做出判断并给出医疗保健建议,指导病人作出就医选择。
  患者选择医院和医生方便快捷 患者挂号较终会在手机上解决,在微信公众号里加关注也能锁定自己想要去的医院,完成挂号、付费等诸多事务。
  患者将自己的诊疗卡与某个第三方服务商(如微信或其他APP服务商)绑定,可以直接与医院信息平台上的咨询窗互动,及时了解检查情况、历史就诊记录等。如果能有格式化的咨询问卷,则系统可以完成即时回复;也可以选择与医生线上一对一咨询。当然这恐怕要归属到付费范畴了。
  可以想象,未来极可能面对面就医将减少,病人对内科医生的需求将降低。
  做普通医生可能更容易
  问诊时间缩短 患者的部分客观信息在候诊时就以表格的方式发送给患者,患者只需在手机上按自己的感受回答就行了。如无特殊需要,医生只需病人补充回答额外的问题。
  信息自动比对 由于诊疗卡实现了全国联网,接诊的患者进入系统后,系统会将诸多信息分类、汇总、分析、比较,检出异常数据推送到医生工作站的主页面,以提示医生。
  临床科研兼顾 大量的数据集结后,形成庞大的数据库,数据的利用分析更加有针对性了。如单病种会形成或精确或模糊的均衡值,甚至按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等进行归集。
  手机移动医疗 医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代替移动平板电脑,登陆医生工作站就可以进入实时工作状态,开医嘱、改医嘱,查看病人情况,病人危急值反馈,甚至紧急情况下的呼救都可以实现。
  医患即时互动 患者在门诊阶段,挂号付费成功后,手机微信会提醒病人门诊情况、医生到岗时间、前面排队人数。检查诊断结果出来后,手机会推送相关健康教育知识、药物说明与注意事项,以及下一步可供选择的就诊方案等。需要住院的患者,可以随时查询病房床位分布情况,预约手术时间。住院后,系统会在每一次诊疗活动完成时,发送诸如提醒准备、注意事项、费用清单等。
  医院将实现大数据管理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随着人事、财务、物流等信息化在医院的集结,根据管理要求设置的信息系统完善到了极致,绩效考核、成本核算、人财物轨迹的追溯都有章可循。任何细微变化都有可追溯的系统。
  根据管理需要,医院按照权限分配,可对全院的数据信息进行全程监控,大处方、抗生素管理、危急值报告、传染病直报、院感控制等都在其中。劳动考勤,只需员工进入或离开设定的区域,手机考核系统就会自动发送考勤信息。成本费用核算按单元计算的水电、氧气等会定期发送到管理部门等。
  移动互联网医疗通过占据医生入口、医院入口,整合线下医疗资源,然后介入医院对整个医疗服务链进行整合,在互联网医疗上形成完整的闭环和良好的客户体验。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产生的流量,包括病人流、医生流和数据流,形成医院的大数据。这些数据产生新的价值,可能将彻底改造传统的医疗模式。

  ◆随着时间的发展,面对面的诊所问诊数量将大幅减少,前往急诊室就医的患者数量也会相应减少。古老的家庭出诊将重返舞台,但却是在网络上进行的。
  ◆那些精通数字化医学的医生,将拥有绝对优势。他们会在网上公布治疗效果、服务质量和成本方面的相关数据,并经常自动更新。这些与患者的虚拟互动,只有那些拥有超常人际沟通能力的医生才能成功完成。
  ◆年轻的一代“数字原住民”医生,会更容易接纳数字化医疗的观点;绝大部分从业医生,传统的医疗模式已深入骨髓,因而不愿改变。较终“数字原住民”医生将占据主导地位,但这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与此同时,消费者完全有能力引领这一发展大潮,为医疗界的颠覆作出贡献。
  ——摘自埃里克·托普的《颠覆医疗》(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of Medicine)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5716/
1
上一篇感冒是大忌 肾病患者怎样平安过“冬关”
下一篇 互联网思维创新传统公益模式 搜巴启动“复明行动”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