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对待“问题学生”需要“三心二意”

对待“问题学生”需要“三心二意”,三心二意,问题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教育要从小抓起,但是,当我们面对存在“问题”的学生时,难道就只有一味的抱怨?对于老师,“问题学生”只是学生中的几十分之一,而对于家长,那就是百分之百。所以,对待“问题学生”,老师应倾注更多的“三心二意”。这“三心”就是:“信心”,“爱心”,“责任心”;二意”则是:“知意”、“诚意”。
  

  谈到对待“问题学生”的“三心”:
  是“爱心”。爱心是让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只有有了爱心,才会有公平心、包容心、平常心、责任心,培养起“问题学生”热爱老师的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然就端正了。情感是推动教学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因而教师应着重做到:加强与“问题学生”的感情交流,真诚地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真诚感染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第二是“信心”。老师要始终对“问题学生”保持充足的信心。在平时的教学、作业、考试等细节中,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这对“问题学生”是一种精神感染,能为学生建立信心提供精神上的支持。由于学习基础差,自我约束力不够强,受到的批评多,“问题学生”的内心已失去别人对他们的爱,较忌讳的莫过于教师的冷漠“放弃”。因此,要想改变“问题学生”现状,教师必须用爱心精心呵护他们,用自己的热情与信心去鼓励他们。
   第三是“责任心”。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的责任,不要认为“问题学生”是朽木不可雕也,而要认为“别人教不好的我能把他教会,这是我的水平,即使成绩上不能有很大的提高,教会他(她)成人也是我的成绩”。


   而说到“二意”:
   一要“知意”。教师要多了解“问题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听其言而知其意,观其行而知其意,摸其底而知其意,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家庭生活状况及交友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二要有“诚意”。教师对“问题学生”要坦诚相见、以诚相待、以心换心。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行之以义,使身教重于言教、帮教重于管教、情教重于理教;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能口是心非、含糊其辞;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应尽量给以满足;而无法解决的问题,向学生解释清楚。
  “问题学生”是教师必须面对的教育群体,且需要教师有更大的勇气选择合适的方法。(冯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5621/
1
上一篇一课多构,师善教生乐学
下一篇 孩子留学,家长也需自我提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