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美丽乡村建设的“石龙实践”

在紫薇花开的旅游环线百里生态画廊中,在荷花开的农谷大道中,在桃花开的王石公路中,蓝天下,青山绿水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秀美的田园诗画卷。石龙镇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生态镇的目标,抢抓中国农谷核心区建设机遇,高点谋划,配套顶层设计,既精心打

  在紫薇花开的旅游环线“百里生态画廊”中,在荷花开的农谷大道中,在桃花开的王石公路中,蓝天下,青山绿水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秀美的田园诗画卷。石龙镇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生态镇的目标,抢抓中国农谷核心区建设机遇,高点谋划,配套顶层设计,既精心打造以青山绿水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美,又统筹推进以农民为中心内容的社会生态美。

  “到群众中去”,顺民意统筹兼顾

  自今年第五轮“三万”活动开展以来,石龙镇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深入23个村(社区)、组进行专题调研,了解群众所思所盼,经过与群众面对面交谈,了解到村民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愿望比较迫切。群众都赞成搞好农村环境卫生,不要说美丽,单是把家里家外搞得干净整洁了,蚊子、苍蝇、白色垃圾都少很多,对村民的身体健康是很有好处的。

  石龙镇将来自于群众的呼声化作实际行动,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垃圾治理专项治理行动。该镇大手笔投入,共计筹措资金120余万元,购置了环保垃圾桶1200个、建垃圾池208个、建垃圾分类房(池)15个、配备分类垃圾桶120组、资源回收点18个;镇党委书记王双进对治理工作亲自过问、亲自安排、亲自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亲自约谈落后村支书,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全力支持;采取“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模式,实行保洁员工资直达制度等,激励村民,营造全民行动的氛围。

  美丽乡村如何规划?石龙镇引导村民根据原有基础和自然条件做好村庄建设规划,做到既实用、节约,又突出乡村特色。指导村委会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在道路铺设、饮水工程、土地平整、垃圾处理建设等方面结合实际进行规划建设,做到既实用又省钱,既保持原有风俗特色乡村风貌,凸现人文底蕴,又切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

  “一切依靠群众”,聚民力克难攻坚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为了改变以往农村工作“党委政府唱独角戏”、“政热民冷”的尴尬局面,石龙镇以党的“三严三实”教育为抓手,以发挥村党支部作用为切入点,注重“依靠群众”,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建设场地、资金和人力等问题,让村民自己议、自己筹、自己管。

  让村民自己议,协调解决农村遗留的“三资”处置问题。例如蒲圻通过全体村民的集体商议,将村委会周边30亩未确权土地由村集中收回,在石龙镇产权交易中心对土地经营权进行公开竞拍招标,拍卖给本村村民。根据土地的好坏,由村民代表协商确定土地竞价的底价和较高价为一年210元∕亩至360元∕亩之间,期限为10 年;让村民中外出乡贤自己筹,解决建设资金问题。通过发动村民捐资筹款,尤其是发挥村、致富能人的作用,筹集建设资金。如杜湾村在规划建设万亩桃花基地,积极发挥村民和致富能人的作用,支部书记范明伟多方奔走筹措资金100多万元;动员村民自觉腾让出闲置土地,解决建设用地的问题。例如义和新社区建设过程中,安全饮水工程,配套的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的用地,村民们都积极配合工作,主动腾出闲置土地;让村民自己管,解决美丽乡村建成后的管理问题。例如目前全镇23个村(社区)72名保洁员都是本村村民推荐上岗,实现村民自己管理。针对村民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相对薄弱的问题,由村民议定卫生保洁制度、乡规民约和组建保洁队伍,做好村庄的环境卫生管理。

  “一切为了群众”,重民生立竿见影

  美丽乡村建设整治好了村容村貌,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义和新社区通过各方筹资,完一期84户的主体工程,已配套安全饮水工程,现正在规划建设游客接待中心,义和新社区的党员活动中心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加紧建设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得到了村民的赞扬以及附近村民的羡慕。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这个平台,村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望也得到了提高,拉近了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加大了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支持力度。农谷大道沿线的万亩荷花带工程的施工,镇农办和沿途的石龙、梭墩、丰谷等村(社区)委会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就做通了沿路所有村民的工作,全部村民均无反对意见,这是村级组织威望提高以及群众对政府工作支持的生动例子。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石龙镇正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力以赴建设美丽乡村。(徐前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54146/
1
上一篇雁门口镇80后小伙生态养殖大白刁奔富路
下一篇 京山法院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