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于穆铭 “这电影怎么那么眼熟,廖凡这角色和小罗伯特·唐尼好像啊。”很多眼尖的观众在看《命中注定》时,惊讶地发现该片情节与好莱坞电影《我心属于你》几乎完全一致,险些把导演打入了抄袭的冷宫。要说还是城里人会玩,当很多小导演为自己的原创剧本找投资时,大导演们早就玩起了洋IP,直接把国外大片剧本拿过来。
同一个世界,同一部电影。电影翻拍这件事,在全世界都不算奇怪。毕竟,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好故事,缺少的是写成好故事的剧本。马丁·斯科塞斯不是也翻拍过咱们的《无间道》吗。这么说来,华语影人翻拍国外影片完全可以纳入文化交流的范畴。2008年的《保持通话》,就是部好莱坞原版授权的影片,片中张力十足的悬念让观众记忆犹新。之后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拿《血迷宫》做底子,也收获了2.36亿票房。
上述例子似乎告诉我们,电影行业从来不缺少翻拍,缺少的是抓到翻拍精髓、而不是一味模仿的作品。遗憾的是,自从制作方学会了节省编剧的技能,翻拍就变成了短平快捞钱的代名词。以往找几十个编剧都拿不出一个好剧本,现在只要雇一个外语翻译就行。洋IP作为一条炮制电影的捷径,已经彻底被各路制片方玩坏了。年初杨子姗搭配小鲜肉鹿晗主演的《重返20岁》翻拍自韩国喜剧片《奇怪的她》。明年还会有中国版的《我较好朋友的婚礼》《非常主播》问世,翻拍片大有越来越多、越来越热的趋势。所谓的洋IP、国外同名剧本开发,其实只是为华语影坛的剧本荒和创意匮乏遮羞。
反观大洋彼岸,2015年好莱坞发行的翻拍电影将是近15年来较少的,已确定上映日期的翻拍电影只有4部。但这个数字,在2005、2006两年就有34部。因为对于观众而言,如果翻拍仅是重复性的再造,或简单的对已有品牌的延续,那很抱歉,大家不会选择买票看这样的电影。
在如今财大气粗的电影市场上,能用钱解决的问题貌似都不是问题。缺演员了,就大手笔签约;缺导演了,就高价请来;缺剧本了,直接“买、买、买”,国内买不到,就直接买国外的。电影的高收益,已经让投资人变成了心急火燎的赌客,别再用什么新瓶装旧酒自欺欺人了,那根本就是买别人装好的瓶,喝别人剩下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