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别让朋友圈成为“是非圈”

天津网 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张平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的一封绝交信引发热议,公开信中,孙教授对新招硕士生郝相赫对一些教授“无端嘲讽”表示不满,引发了一场师生“大战”。郝相赫屡次在朋友圈发布攻击他人的言论,并认为“议论发表在私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张平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的一封绝交信引发热议,公开信中,孙教授对新招硕士生郝相赫对一些教授“无端嘲讽”表示不满,引发了一场师生“大战”。郝相赫屡次在朋友圈发布攻击他人的言论,并认为“议论发表在私人空间,说话随便一些”。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孙教授也没料到绝交信的影响波及面如此之广,认为公开信仅仅是私人朋友圈。对此,有网友科普说,朋友圈这种自媒体,基于熟人社会做到的网络传播,其传播能力不容小觑。断非这对师生认为的“私人空间”,以及“很小的、有限的范围”。

  如果将朋友圈视为完全私密的空间,当然是一种认识的偏颇。然而任何圈子都不应该成为泄私愤的空间,牢骚抱怨无疑会给他人带来困扰。何况在这个由熟人、半熟人组成的公共空间吐槽理应拿捏分寸,既不损人也莫伤己。

  不得不说,这个圈子有点乱。据一项分析显示,以健康养生、疾病、食品安全等死亡焦虑为主题的谣言占到55%,伪科学信息满天飞,网络欺诈、侮辱谩骂沉渣泛起。除此之外,明星大V利用朋友圈约架、骂战的也屡见不鲜。比如谢娜朋友圈骂人,张馨予范冰冰“互撕”……大量商业广告的植入,让朋友圈多了些许物欲,少了一点情谊,约架行为更影响了公众的心情,破坏了圈子的气氛。再加上口无遮拦,造谣谩骂,则是将朋友圈推向文明的荒地,扰乱了正常的网络秩序。

  应该说,朋友圈不像有些贴吧无法直观体现真实姓名,各种呛声、吐槽之音不绝于耳。又不似微博,陌生人云集,没有面子的照拂。它基于熟人之间的互信,以及对朋友的包容,即便转发了不实信息,朋友往往为了朋友的面子也不好当面戳穿,不转发、不点赞,仅此而已。这很容易让错误不断传播,更为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也导致朋友圈的自洁机制薄弱。对此,网络、公安等部门需要亮出法律的牙齿,用法治之手净化圈中乱象。

  治理圈中乱象,除了他律,更需自律。作为圈中人士,理应洁身自好,珍爱自身羽毛,不制造、转发虚假信息,提升自身素养,尤为关键。而圈中好友,遇到圈子里有人制造、转发不良信息,应当及时劝阻加以纠偏,伸出友谊之手,及时拉衬。说到底,朋友圈只是一种交际软件,如果你无法选择屏蔽,无法选择离开,应当将其淡化,远离是非。毕竟,它并非撒野之地和法律盲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54089/
1
上一篇两张厕纸换来开除 这纸太贵了
下一篇 一箭20星 不仅是撒豆成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