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宋学敏 现实中,倘若母亲与女友同处危难之中,较关键的问题恐怕不是先救哪个,而是如何科学施救,需有危急时刻救人的技能和常识。
“母亲与女友同时落水,你先救谁?”近日,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公布,试卷二中就出现了这道令广大男生困惑许久的难题,不过,在考题中,母亲和女友不是落水了,而是身处大火之中。该题出现在多项选择中,“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其中的C选项为“甲在火灾之际,能救出母亲,但为救出女友而未救出母亲。如无排除犯罪的事由,甲构成不作为犯罪”。
C选项是否正确,还没有公布正确答案,但刑法专家却先“掐”了起来。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刑法学教授徐松林称,人的生命是平等的,在母亲和女友同时处在危难当中,不管选择救谁都不构成犯罪。但徐教授也谈到判定是否构成不作为犯罪,首先要看当事人是否有作为的义务,法律规定对近亲属包括母亲在内有救助义务,但是法律未规定当近亲属和其他的人同时遇到危险的情况下一定要救近亲属。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彭新林有不同看法,他说,甲对他母亲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也有能力救助,而甲对女友只有道义上而没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所以如果先救其母,女友死亡的,不构成犯罪,反之,如果先救女友而母亲死亡的,构成不作为犯罪。
与专家较真儿于法理法条不同,一些普通公众却认为“神题”既奇葩也秀智商“下限”,并对两位教授的意见进行“曲解”。比如,有人说,如果女友换成妻子,就同样有了法律责任,那怎么办,救哪个都构成犯罪,要是爹妈同时处于大火中呢,也是都构成犯罪,所以标准答案是跳入火海一起烧死?还有人说,母亲死了,有可能得到赔偿金或继承遗产;女友死了,分不到钱。所以,不救母亲,涉嫌谋杀。想想真是可怕,这简直是脑洞大开兼“丧心病狂”的推断了,但愿现实中没有人真会这么想这么做!
显然,类似“母亲与女友同时落水,你先救谁?”,之所以会被人津津乐道成为“千古难题”,重点不在法律问题上,而是问题设计造成的道德困境,同时还有女友“借题发挥”的陷阱在里面。《南方都市报》评论《“母亲女友先救谁”价值排序背后的社会共识》说,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先救谁就意味着谁的分量更重——先救母亲,女友不高兴,男友被戴上“薄情寡义”的帽子;先救女友,母亲被抛弃,男友被贴上“家庭观念淡薄、亲情淡漠”的标签。不管男友做何种选择,女友都可以找到破绽和漏洞,让男友百口莫辩。当然,也有男友会“急智”地回答:我救离自己较近的,不管是女友还是母亲!如果这样的回答还不能让女友满意,那男的该有多苦逼啊。
不过,现实中,倘若母亲与女友同处危难之中,较关键的问题恐怕不是先救哪个,而是如何科学施救,需有危急时刻救人的技能和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