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钟祥市以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建设为基石,强化“五个功能”,不换频道抓深化,苦练内功抓提升,大力实施“五力”提升工程,打造农村基层党建“升级版”,取得显著成效。
提升组织凝聚力,让班子强起来
“干部有能力,真心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当然会买你的账。”9月14日,九里回族乡王岭村村民李和平说到村里的变化时说。
王岭村曾经是一个三类村,2012年,市委办干部王清松到村担任“书记”,三年时间里他逐户走访农户,与村干部多次协商,制定发展规划。通过向外争取政策、资金,向内挖潜力,发展特色种植,增加农民收入。目前,该村由脏乱差的穷村一跃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2015年,王岭村党支部被评为一类支部。
近年来,钟祥市着眼建强基层班子,在全市495个村开展党组织分类定级,并公示基层党组织定级结果;通过市级领导包联、下派市直单位负责人担任村“书记”、下派机关干部担任脱产书记,实现下派书记全覆盖,助推晋位升级。全市已累计完成52个后进村的转化升级。
提升党员创造力,让素质提起来
“各家门前三个筐,垃圾分类往里装,只要常年坚持好,屋外干净屋里香!”9月14日,记者走进客店镇明灯村,便听到该村党员义务保洁队在村里喊着口号做宣传。
明灯村有几个响亮的招牌:荆门市红旗支部、全省宜居村庄、全省美丽乡村。该村党支部书记黎志强说:“明灯村的变化,得益于我们有一批好党员。”该村组织党员开展了“五带建家”活动,带头开展卫生保洁、带头探索清洁模式、带头打造庭院小景、带头献出技艺绝活、带头做好群众工作,打造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近年来,钟祥市在50595名党员中开展党员“五在网格”便民服务、“五组一联”设岗定责、“五进家门”解难帮困和“五星党员”评定,使党员“双带”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普遍增强。
提升阵地服务力,让人气聚起来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这副对联是客店镇南庄村农家书屋门上的。南庄村生态环保,原汁原味。废旧利用的大梁,黄泥加谷壳抹成的泥巴墙,古色古香的门窗,就地取材做成的桌椅、书架……无不彰显着南庄村的文化特色。
近日,钟祥市委组织部出台意见,将南庄村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上低投入、高品位、显特色,用文化把党员群众聚到一起的经验推广到全市。
为让党员服务有阵地、群众活动有场地,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326个;开展“三办”服务,实行直接办、代理办、协助办,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出村办事少跑路,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成了服务党员群众的平台、老百姓的精神家园。
提升治理公信力,让监督实起来
“夏书记,一组有两户村民为宅基地打架的事还没解决,可不能再拖了。”磷矿镇陈安村的一次村民议事例会上,村民向村支部书记夏德福提意见。在陈安村,每个月都要召开村民议事会,让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监督。
近年来,钟祥市坚持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大力推广“四六”民主管理法,即坚持村民议事“六日谈”,每月召开一次村民议事恳谈会;民主决策“六步法”,村里重要事项的决策,严格执行提议、受议、动议、决议、执行、公示六个规定程序;民主理财“六字章”,由村民代表推选6人组成民主理财小组,小组成员分别掌管一枚由镇财政所刻发的“理”“财”“小”“组”“审”“核”字章,每张财务收支单据都必须加盖“六字章”才能入账;村务公开“六统一”,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形式、统一程序、统一档案管理和组织领导,变“少数人管村”为“多数人治村”,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提升发展驱动力,让村庄富起来
“11亩地,流转收租金11000元,打了两季工,挣了15700元!”柴湖镇曹寨村村民叶新春算着家里的收入。该村抢抓柴湖振兴发展省级战略实施机遇,流转土地500余亩,发展花卉苗木、麦冬、山药种植,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
近年来,钟祥市围绕“三位一体”建设,统筹推进集体增积累、农民增收入、新农村建设上水平,通过清理“三资”盘家底、引育能人办产业、党群同心建家园,实现了传统村落向现代村庄的转变。2014年,全市49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过5万元,其中12个村过百万元,300个村过10万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39元,同比增长了11.6%。
特约记者 肖丽华 通讯员 彭金兵 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