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方便有人担心安全 主管部门称尚无先例
昨日上午,市民梁女士打进本报热线6459110:上班时坐的出租车里,装上了两排小货架,摆了些水和饮料,还有口香糖,感觉很新奇。
记者钟良报道:记者随后联系到梁女士乘坐的的士司机朱师傅,在约定的地点,记者看到了这辆“流动商店”的士。“商店”围绕着前后座之间的防抢护栏布置,护栏后部加装了色彩鲜艳的泡沫橡胶,朱师傅说:“这可以在紧急刹车时对后排座位起到一定防护作用,也有较好的装饰作用。”
司机:一天可以卖到80元
在司机和副驾驶位后座位以及靠背之间,安装了三排小货架,上面放了矿泉水、功能饮料等。前排座位之间,还有一个小冰箱。右侧车门窗玻璃内侧,放满了各种口味的口香糖。朱师傅说:“天气热时,一天的销售额有80元左右,现在每天也有40元左右,能挣一点是一点。既方便了乘客,多少也能挣点盒饭钱。”
市民:有人担忧行车安全
正在记者采访朱师傅时,一位外地女游客询问朱师傅的车走不走,当她上车的时候,不由得“哇”了一声:“说宜昌是旅游城市,果然名不虚传呢!”当即她在车上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当她知道价格和超市一样的时候,冲朱师傅竖起大拇指。
市民梁女士也称:“从上车时就觉得很新奇,司机只是在我询问价格时,简单回应了两句。早上赶着上班没喝水,不用下车就可以买到东西,实在是很方便。”
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路边等车的王先生就说:“如果司机忙着促销商品,或者在开车时进行交易,会不会对行车安全有影响?”
公司:该系统已申请专利
随后,记者联系了“出租车售卖展示”的专利申请人——有18年驾龄的宋师傅。宋师傅向记者介绍了这个创意的由来:“前两年,看到同行有人在车上卖笔,而且销量还不错,于是考虑到乘客是否还有其他需要。”经过两年不断地调整货架尺寸、商品品类,并考虑到货架位置、尺寸在行驶中的安全因素,做了一次又一次调整。终于,宋师傅在花费了近6万元的研制费用后,现在的展示系统,有了可以为乘客展示、提供包括冷饮、即食食品在内的近30种商品的能力。
宋师傅说,目前他已依靠专利成立了公司,办理了食品安全流通许可证,“现在都讲‘互联网+’,我花这些时间、金钱、精力,就是为了以优质服务,让每个来宜昌的游客觉得宜昌是个不一样的城市。每个人上我的车,都会发出惊叫,然后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我们有了自己的公众号,以后寻物、寻人、交友,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完成。现在虽然规模还小,但我相信,对宜昌、游客和参与其中的的士司机而言,都有好处。”
相关部门:此举尚无先例
记者就这一新鲜事物,咨询了市运管局出租车分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事还是次听说,会派工作人员去核实情况,但现在还没有找到相关的法律规定,证实这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目前要证实的是,这种行为是否影响客运车辆的安全运行。”
工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工商局目前只对有固定经营地址的商户办理营业执照,的士上售卖商品并无先例,可以参照流动摊位的方式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