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鄂渝轮值主席会议暨三峡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论坛发言摘登
记者 孙晓陵 整理
共同将长江三峡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品牌
国务院三峡办副主任 王伟
长江三峡是湖北省、重庆市共同拥有的一个国际知名旅游景区和金字品牌。多年来,在两省市共同努力下,三峡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安稳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峡库区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是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重大。国务院三峡办高度重视库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中,将移民安稳致富及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列为三峡后续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2014-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促进三峡库区旅游业发展的统筹和资源整合,拓宽资金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观光旅游等。
湖北、重庆两省市要结合《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的实施,抓住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机遇,进一步开展旅游、产业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库区对外合作交流,共同谋划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将长江三峡旅游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品牌,并通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库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库区长治久安和移民安稳致富作出更大贡献。国务院三峡办将按照有关精神,在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三峡库区旅游产业发展,协助两省市把长江三峡培育成世界一流的旅游品牌。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建设长江旅游经济带
旅游局党组成员 魏洪涛
区域合作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界的基本共识。要进一步推进三峡区域旅游合作,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围绕打造区域旅游合作典范,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三峡旅游合作成果。要瞄准示范旅游度假区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加强三峡旅游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要从提升三峡旅游核心竞争力出发,加强三峡旅游产品的包装策划和联合推广,塑造统一的长江三峡国际旅游品牌形象。要从提高旅游运行质量着眼,制定执行统一的管理、服务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和联合执法。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大力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在更大范围内打破区划限制,要继续完善鄂渝旅游合作协商机制。
围绕建设长江旅游经济带,加强与上下游省市的旅游交流与合作。鄂渝两省市要发挥长江三峡的辐射带动和核心支撑作用,做大做强长江旅游经济带。全面加强与沿江各省市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长江旅游经济带在全国旅游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围绕三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释放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鄂渝两省市要通过全面深化与各部门的合作,不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做大旅游产业规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要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和辐射带动功能,建立起以旅游业为引擎的产业联动机制和以旅游合作为基础的全方位合作机制,在把长江三峡区域打造成旅游共同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为经济共同体。
联手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谭家玲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环境、大政策为旅游业持续强劲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基础和环境,旅游业正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下长江三峡旅游发展的新机遇,同时清醒地认识新常态下长江三峡旅游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重庆市和湖北省要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共同开创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新局面。要构建大交通,建设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骨架的覆盖三峡区域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共筑互联互通、顺畅快捷的区域旅游交通体系。要塑造大品牌,紧扣长江三峡旅游主题,共同塑造、维护、推广好“长江三峡”世界旅游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持续提升长江三峡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要开拓大市场,推动三峡旅游产品由传统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升级,做大游客总量和消费总量。要完善大配套,加快区域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由单一景点开发向综合配套服务转型,加快建设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体系,构建邮轮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要促进大融合,共同推进长江三峡区域“大旅游经济”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推进文旅融合、商旅融合以及旅游与城乡建设、工业、农业融合发展,拓展区域旅游发展新空间。要发展大智慧,在智慧旅游的旅游服务、管理、营销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快实现区域内旅游信息共享。要强化大监管,完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联合执法和应急管理协作机制。要培育大市场,营造良好的旅游投资环境,形成旅游投资洼地。
拓展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新空间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甘荣坤
近年来,鄂渝两省市强化合作共赢理念,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打造全国区域旅游合作典范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拓展新空间。
充实合作内容。将三峡旅游合作进一步拓展到旅游规划策划、旅游开发建设、旅游教育培训、邮轮旅游合作、旅游标准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做好两省市旅游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不断优化长江三峡旅游空间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丰富合作层次。可在巩固和深化省级旅游部门合作的基础上,丰富旅游企业、旅游协会、旅游质监机构、旅游市县等合作层次,形成“1+4”全方位旅游合作新格局。其中,旅游企业的合作是三峡旅游合作的关键,要鼓励三峡旅游公司、鄂旅投、重庆旅投等骨干旅游企业广泛整合三峡区域内资源和设施,提升三峡旅游发展的质量和能力。
拓展合作区域。在三峡城市群全方位旅游合作的基础上,逐步开启鄂渝两省市全方位战略旅游合作,并以此作为两省市共同推进长江旅游带建设的具体行动。
#p#分页标题#e#创新合作方式。建立经常议旅游发展之事的机制,及时谋划和推进三峡旅游业发展;加强人员的相互往来,促进三峡旅游合作的广泛化;促进信息交流的常态化,及时发布三峡旅游发展较新资讯,做到三峡旅游谋划和推进一盘棋。
鄂渝两省市在推动长江三峡旅游合作发展中要有更大担当,要争当全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示范者,成为三峡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长江旅游经济带建设的先行者,共同推动长江旅游经济带在全国旅游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峡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路径
湖北大学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博士、教授 张立明
区域旅游合作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行政分割、各自为政导致区域旅游合作有名无实,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失衡导致合作方参与程度不同,旅游合作组织机构的能力不足导致合作缺乏手段。
三峡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的六大方向:一是共同编制城市群旅游规划。积极推动层面的《三峡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完成各大重点区域的旅游规划编制,着手各区域间的旅游对接规划及旅游产业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后期旅游合作指明方向。二是联合开发区域旅游产品。优化提升观光型产品,形成一批有国际吸引力的观光地;重点发展度假型产品,形成一批有国内竞争力的度假地;加快培育主题型产品,形成一批有区域影响力的体验地。三是共同构建公共服务新体系。建立三峡城市群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统一的旅游信息发布机制、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联盟、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急管理常态化联络沟通机制等。四是共同建设旅游交通新格局。构建水、陆、低空飞行并举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沿江漫游风景道。五是共同搭建智慧旅游新架构。建设三峡城市群旅游云数据库、电子商务平台,开发“游客助手”平台、数字导游综合信息发布平台等。六是共同组建旅游营销新平台。确定三峡城市群区域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及旅游形象标识,建设三峡城市群旅游门户网站,联合设计制作“三峡城市群导游图”,拍摄宣传片,组团赴国内外主要客源市场进行宣传促销活动等。
建设三峡城市群 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三峡大学“三峡学者”、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 阚如良
三峡城市群区域文化同源、地理同脉、经济共荣、政策共取、交通共线、品牌共享,奠定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根基。
区域旅游发展与城市群构建的互动关系是:城市群为区域旅游发展积累了经济财富,拓宽了市场空间,改善了交通条件,夯实了接待能力,增强了整体竞争力,塑造了目的地形象;而区域旅游合作倒逼城市群的市场开放、功能优化、交通互通、产业融合、文化交流、形象共塑。区域旅游与城市群构建是一个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关系,即城市群构建越紧密,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越强劲;区域旅游合作越紧密,城市群发展越有魅力。
三峡城市群是实现长江经济带中上游无缝对接的关键板块,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其战略定位是生态型、智慧化、逆城市化、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城市群。
三峡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要进一步形成共识,顶层设计好三峡城市群旅游规划;加大投入,全面完善区域旅游公共服务;整合资源,系统构建“三峡+”旅游产品体系;举三峡旗,联合营销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走生态路,整体规划公园和生态旅游试验区;政企联动,全方位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如产品互补、线路互推、资源共享、市场共拓等。要加强区域合作,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智慧发展为理念,以全域旅游为主导,探索出一条非工业化、逆城市化的城市群发展之路,为生态屏障地区的城市群构建提供经验借鉴。
打造世界级三峡旅游目的地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罗兹柏
长江三峡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整体形象是要害,城镇节点是支撑,双核拉动是突破。
“远古三峡,大江传奇”是三峡旅游的核心价值。在整体形象塑造上,长江三峡旅游上段:从重庆主城到忠县是“激扬启航,神韵破晓”,中段:从石柱到巫溪是“古今风流,放歌高峡”,下段:从巴东到宜昌是“情归故里,世纪回眸”,正如一段美丽的旋律,从序曲到高潮、终转。
旅游目的地打造需要系统的城镇节点支撑。“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大旅游观念主导的人本城镇化理念。其主要体现为旅游功能主导的“宜居、宜游、宜业”建设理念。其中,“宜居”是根基,即生态、休闲;“宜游”是主导,即文化、体验;“宜业”是保障,即消费、服务,三者之间相互融合,使区域各地成为有生态理念的文商旅大综合体。
要推进双核拉动,其中重庆主城是战略节点,万州和宜昌分别是腹地节点、复合节点,要进一步强化三峡区域内各地的互动合作,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