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果图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记者 王月 金风送爽,天高云淡。如今,在渤海之滨,一座擎天巨柱直插云霄,熠熠生辉,它如铺展于云端长达597米的画卷,开启了天津城市高度的全新篇章。

“这座中国京津地区的全新地标拥有强大的智慧内核”,中建三局117大厦项目部执行总经理侯玉杰向记者介绍,从2008年至今,七年磨一剑,117大厦项目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10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示范工程4项,省部级及以上QC小组8个,十余项科技成果经鉴定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项项让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和世界之较完美诠释了中国结构高楼的科技基因。
“云梯”建立较快“补给通道”
垂直运输,是超高层摩天大楼施工的一大难题。
天津117大厦主塔楼需混凝土19.1万立方米、钢筋4万吨、钢构件15.3万吨,高峰期施工人员多达1万余人,垂直运输压力巨大,大量的建筑材料、施工垃圾和作业人员都靠“华山一条路”——施工电梯。
在研究了北京环球金融中心等超高层垂直运输系统后,中建三局技术团队发现,传统施工电梯多分散附着在楼体表面,这对后续幕墙、装修施工有着种种限制的117大厦来说几乎不可能。综合考察对比后,项目将目光投向了业界罕有、突破传统的“通道塔”,率先在中国内地研发该技术。

中建三局项目团队从设计开始就紧紧扭住了“轻量化、集中化、工业化”利器,将通道塔装配化,几乎所有构件都能实现工业化量产,除部分柱截面分段变化和层高不同外,标准节均采取“工厂预制、现场预拼、整体吊装”的高效率流水作业,后期拆除也便捷。该通道塔平面尺寸为5米×9米,一面与主楼相连,另外三面附着5部双笼施工电梯,统一调度指挥,实现“人货分离、分层停靠、分时上下”,极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金刚罩”助力大厦“长高”
走进项目部,在大厦的顶端看到一座高20米左右的“金刚罩”包裹着大楼核心筒顶部,仿佛一座“空中楼阁”横亘云端,“长高”的秘密就在“金刚罩”这里。
中建三局117项目副总工程师叶建解释道,这个“空中楼阁”是由中建三局自主研发、获发明技术二等奖的全国面积较大的核心筒顶升模架系统——“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系统”,由钢平台、挂架系统、液压支撑系统、模板系统、防护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组成。这个长36米、宽35米、较大高度21米、重约1100吨的“庞然大物”有4层楼高,可同时进行3层核心筒立体施工,实现流水作业、无缝对接。该系统随着117大厦主塔楼顶推至597米高空,创“中国北方顶”。
钢平台每平方米较大承重1吨,可放置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成为一个偌大的“空中航母”。此外,平台上还配有液压系统控制室、设备房、休息室和卫生间,可供施工人员休息使用。挂架系统是工人作业平台,采用镀锌钢板网全封闭,杜绝了高空坠落的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