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教材配发磁带为何成“老梗”

天津网 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宋学敏 “孩子发的英语教材配套发了磁带,可是家里没有录音机,怎么办呀?”成都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在微信群里向大家求助;“孩子开学又拿回几盒英语磁带,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让学生买这种东西?”西安一位家长一边在朋友圈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宋学敏  “孩子发的英语教材配套发了磁带,可是家里没有录音机,怎么办呀?”成都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在微信群里向大家求助;“孩子开学又拿回几盒英语磁带,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让学生买这种东西?”西安一位家长一边在朋友圈打听谁家有录音机可借用,一边发出一连串的不满和质问。

  这世界变化真叫快,几十年前还被时髦青年追捧并四处淘换的录音机和磁带,在这个突飞猛进的数字化时代,已在市场难觅踪迹,即便有家庭还珍藏着也多成了“古董”,成为可资凭吊的记忆。因此,不仅是成都和西安,也不只是现在,近些年来,教材配发磁带都成为一个“老梗”,令家长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吐槽。他们不明白为何放着现有光盘、MP3或者U盘卡不用,教材还配发老掉牙的磁带?有此困惑的还有许多教师,因为除了个别老教师会给孩子们放磁带外,多数教师上课已习惯采用电子白板,视频、音频也都用电脑播放。

  那么,一些地方为何不与时俱进而是置若罔闻呢?一个流行了多年也被教育部门常常当做“挡箭牌”的说法是,教材的制定和选择要顾及到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比如,负责征订教材的四川教育主管部门就说,成都等发达地区可能觉得磁带已经“落伍”,但对于偏远地区来说,录音机的普及率要比多媒体高。不加重农村贫困家庭负担是很现实的考虑,甚至在大城市,这种考虑也非多余。据媒体报道,即便在发达的北京,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因家庭条件有限,至今家中并无网络,甚至没有电脑,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仍然通过磁带学习英语。

  顾及农村和城市个别贫困家庭固然不错,但“一刀切”地让有条件的孩子也跟着使用磁带、录音机,做法还是简单和懒惰了,毕竟,在学校可选择的教材书目当中,不同出版社会提供多种教材版本,有配发磁带的、有配发光盘的,甚至还有配点读笔的。只要教材征订和发放更有针对性,为不同情况的学生提供合适的选择,就能一定程度避免吐槽问题。

  说“一定程度”而不说“完全避免”,这是有原因的。比如,早在前年,北京市教委就表示正在制作一个专门的网站,采取教材和音频下载的收费模式,学生凭学号登录下载,费用由政府买单。然而,两年后的今天,该网站仍没有建成,原因是在版权和费用等问题上,没有与教材出版方谈拢。发达如北京都遇到了梗阻,足见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复杂问题需系统化解决,不然,教材配发磁带这个“老梗”还会存在下去。不过,对吐槽的家长来说,教材配发磁带也不全是坏消息,极力搜寻一部录音机或者复读机播磁带,可有效减少孩子对手机、电脑的依赖。据说,很多家庭条件好的“学霸”也对磁带情有独钟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52476/
1
上一篇心上都是大彩页
下一篇 申泮文:他人生的四分之三在教书育人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