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文征明的爸爸望子成龙心切,泼他一盆冷水,那儿子的人生可能走向另一种田地;而唐伯虎的爸爸若不是过早死去,而是陪儿子多走一程,那唐伯虎收获的或许是另外一种人生。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刘宏伟 这个夏天,买过很多次西瓜,但是吃得很不痛快。瓜都是又大又圆,切开来红肉多汁,可往嘴里一送,不是一点不甜,就是甜得吓人。不用说,这是瓜农们施了招法,把本来没熟的瓜,搞成了熟透的样子。
这样的瓜,就是强扭的瓜,过去是不甜,现在不但可以不甜,还可以甜得要命。只是那种甜,已经不是西瓜的甜了。过去用强扭的瓜比喻不合时宜的感情,现在谈感情的少了,强扭的瓜又可以用来形容教育。
《华商报》的消息说,有产妇抢在9月1日之前把孩子剖出来,其目的,居然是为了让孩子早一年上学!剖腹产真是个好东西,不仅能准确按照万年历和算命先生的意愿挑时辰,现在还能迎合教育部的规定了。但这种事听起来总觉得哪里不对,就像切西瓜,想解渴的愿望是好的,可是一刀下去,发现它没熟怎么办?!
前些年流行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人说了,人生是长跑,没输在起跑线上,后程没劲也还是输。如果把人生比成赛跑,其实很多人恰恰是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因为起跑慢了,而是起跑快了,抢跑了。
中国有句俗话,叫“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是积极的,它鼓舞人们早起,勤奋;还有句俗话,叫“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这就消极了,但它给人注入一种亢奋的毒素,逼着自己去争去抢。
很多年轻人喜欢张爱玲,于是也喜欢她的一句话:出名要趁早。早出名,早赚钱,早享受,这是典型的功利主义思想,本应被批判,但却被很多人全盘接受了。体现在生活上,就是家长给孩子超乎寻常的关爱,比如参加各种才艺比赛,上电视秀智商秀情商,为了在公众面前露个脸,听听大家的惊叹和掌声,不惜托关系,花重金。
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四五岁的小才子、小才女,我都从心底冒出一股寒气。就像看到少年成名的张爱玲绝代芳华的玉照,我总想起她晚景的凄凉。
冯梦龙在他的小说里说,人有早成,也有晚达,早成者未必成,晚达者未必不达。在明朝中期的苏州,出现了两位名震天下的人物,他们俩同年出生,一个叫唐伯虎,一个叫文征明。唐伯虎少年天才,29岁乡试就一举考中解元,而文征明则铩羽而归,而且连考七次都没考上。从考场回来,文征明很失落,但他的爸爸安慰他:“儿幸晚成,无害也。”反观春风得意的唐伯虎,转年会试遭遇科场作弊牵连,从此坠入人生低谷,一辈子都没有爬出来。他的爸爸也说过一句话评价他:“此子必成名,殆难成家。”后来的结局是,唐伯虎54岁郁郁而终,而文征明则幸福地活到了90岁。
人在小时候,基本是在父母的摆布下成长的。这时候,父母的教育理念就极为重要,我们试想一下,假如文征明的爸爸望子成龙心切,泼他一盆冷水,那儿子的人生可能走向另一种田地;而唐伯虎的爸爸若不是过早死去,而是陪儿子多走一程,那唐伯虎收获的或许是另外一种人生。
正确的教育,应该是天雨流芳,慢慢地滋润和营养,绝非一蹴而就的简单粗暴。那些抱着“成才要趁早”观念的家长,还是趁早断了这个念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