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国人关注的民生焦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今年各项空气污染物减排的具体指标。我省各地也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采取多种措施,实行全方位防控。近日,记者探访了我市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和水能发电的部分生产基地,从这个视角来反映我市在发展清洁能源中的一些状况和进展,以及在大气污染防治中所发挥的作用——
风电
东宝区子陵铺风电场,目前已安装24台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48兆瓦,年上网电量为8527.407万千瓦时,已开始投入运营发电。
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风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81万吨,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约30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700吨、氮氧化合物排放量约6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6.91万吨,节约用水35.29万立方米。
风机利用空地,不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会产生“三废”。风机在营运期结束后,可及时拆除,还原自然风貌,及时恢复原有生态环境,属可再生、清洁、环保的绿色能源。目前,我市有风力发电场2处,装机容量7.05万千瓦。
光电
荆城居民杨立云屋顶光伏发电装置
漳河1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一角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1个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京山县宋河镇“双菁图强饲料厂粮食深加工及储备库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一体化示范项目”是我市首个光伏发电项目,规模为3兆瓦,于2013年8月投入运行。其余的为湖北誉虎实业有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和9个家庭光伏电站。此外,我市还有十多个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建设、审批中。
荆门地区区域日照较充足,属湖北省一级可利用区,部分区域为二级开发区,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比较适合建设光伏发电系统。我市光伏发电刚刚起步,计划到2020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0兆瓦。
水电
为保证漳河水库的防汛用电,充分利用水资源,全面发挥水库综合利用的效益,漳河工程管理局从1966年起逐步形成了水力发电机组10台,总装机容量9380千瓦,可保证120平方公里用电自供。目前,发电机群以漳河水电站、观音寺水电站、三佳水电站为主,多年来,年平均发电量约3000万千瓦时。
漳河水电站还被列入代燃料项目计划,代燃料项目区的新建村、雨淋村、雄峰村等6个村共1758户代燃料户,每月有100度电量享受代燃料电价,比照明市价低0.2元/度。该项惠农政策解决了农民烧柴的问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可促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保护生态环境政策的贯彻落实,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水库功能和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据了解,目前我市有小水电站35座,装机容量3.3万千瓦。未来发展水电主要依托汉江碾盘山水电站。该电站装机容量20万千瓦,2014年2月,发改委批复同意项目开展前期工作。项目计划2016年获得核准,2017年开工建设,2019年建成。
拍摄后记
在子陵叠翠的群山间看到一台台旋转的风机,在漳河雄伟的堤坝旁看到飞速转动的水轮机,在城区等各地随处可见到太阳能光板,感觉眼前的这些创造巧夺天工又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展现了人类的智慧与远见。
发展生态环保的清洁能源和循环再生的低碳经济是减少排放、净化天空的一条可行的路子,也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风力、光热、水力发电,在这条开发绿色能源的路途上,我市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步子还需迈得更大些、更快些。我市“十三五”能源规划初步方案已明确要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荆门的天空更明净、为了荆门的发展更生态、为了荆门的明天更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奋进!
记者 许中华 通讯员 陈淼 蒋云华 实习生 程本洪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