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李国惠 社会多元、分工细化,许多体面人之所以体面,恰恰是因为很多脏乱差的工作都由农民工为之代劳了。如果能让这些城市建设者多体会一些城市的温暖,他们还会如此自我矮化自我隔绝么?
“公家的地太干净,俺的鞋子太脏,还是脱掉鞋子,赤脚进公家的厕所好了。”近日,株洲某部门驻地公厕,一农民工师傅如是说。
读罢这条消息,心里五味杂陈,特别有想说两句的冲动。
去厕所,寻常不过的事,农民工却先脱了脏鞋。一方面说明保洁员工作做得好,厕所真的很干净。一方面说明农民工珍惜保洁员的劳动成果,具有爱护公共环境的高度自觉性。这两者,无论是哪种原因,都值得称道。
但是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原因,那就是由于经济文化阅历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农民工在城里人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因为作为一个农民的女儿,我了解农民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艰辛,了解他们渴望改变命运却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力感,更了解他们在煎熬了一年又一年、却始终无法亲近城市的苦涩。有些人不甘心就此煎熬下去,毅然选择了外出打工。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看着身边遥不可及的繁华,内心茫然无措,做事战战兢兢。卑微的心理又加重了一层。张爱玲形容对胡兰成的爱,说卑微到了尘埃里。我想这只是才女的自嘲。比之更甚的是在公交车和地铁里,明明有空座,却怕弄脏了座位,自愿选择坐地下;是到公厕方便一下,却怕弄脏了地面,自愿选择脱鞋。
如果说农民工的小心翼翼是出于心理自卑,那么这份自卑与一些城里人的歧视偏见脱不开关系。搜索新闻不难发现,不少农民工都被心怀优越感的“体面人”呵斥嫌弃过:有的被斥责“一身那么脏,不要挨着我坐”,有的被抱怨“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不知经历了多少这样的斥责与白眼,才能让农民工“不敢越雷池一步”,形成“有座不敢坐”“如厕要脱鞋”的心理惯势。社会多元、分工细化,许多体面人之所以体面,恰恰是因为很多脏乱差的工作都由农民工为之代劳了。如果能让这些城市建设者多体会一些城市的温暖,他们还会如此自我矮化自我隔绝么?
当然,内心的极度自卑,也会外化为行为的过度自负。我见过在外边卑微到尘埃里的人,对老婆孩子却颐指气使呼来喝去,见过为掩饰自己的孤陋寡闻,就固执地排斥一切新事物新知识的人,也见过为显示自己的“不卑不亢”,就穿着泥鞋在别人家干净的地板上到处乱踩的人。
城市人要以更包容更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农民工。农民工同样有不良的生活习性需要约束,不足的城市文明知识需要补充,只有自己在主观上抱了渴望融入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动性,才能真正敞开胸怀入乡随俗。虽说圈子不同不能强融,但至少要学会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睦相处,既无需太低,也无需太高。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我们想多了,也许这位农民工大叔只是单纯觉得自己鞋太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