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歌曲要“拉黑” 网络应自净

天津网 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于穆铭 总能看到学生模样的人,走路、骑车、吃饭睡觉都戴着耳机,一遍遍听那些自以为很酷的网络歌曲,或模仿、或陶醉。然而从日前开始,这些“很酷”的歌曲就要和大家说拜拜了。文化部公布了一批网络音乐产品黑名单,要求集中下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于穆铭  总能看到学生模样的人,走路、骑车、吃饭睡觉都戴着耳机,一遍遍听那些自以为很酷的网络歌曲,或模仿、或陶醉。然而从日前开始,这些“很酷”的歌曲就要和大家说拜拜了。文化部公布了一批网络音乐产品黑名单,要求集中下架包括《北京混子》《一夜情》《飞向别人的床》在内的120首违规产品。

  或许你的手机里就有这些被下架的歌曲,或许你会认为,听什么歌是自己的事。网络中的自由,必然让一些“本性”浮出水面。娱乐圈本身就是一个“名利场”,当恶搞和哗众取宠成了获取名利的捷径,为了迎合人们低级趣味的心理,网络歌曲走向低俗煽情、歪唱恶搞、矫情做作、无病呻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不少创作者矫枉过正,把低俗当高尚,把肉麻当有趣。发现夜生活有市场,就赶紧炮制《城市夜生活的副作用》推波助澜;看到有“物质至上”的风气抬头,就写一首《没钱没朋友》,供人们泄一时之愤;与其说是接地气,不如说是以审丑为名的博眼球。遗憾的是,许多音乐公司和艺人瞅准这一商机,你争我赶地推出网络歌曲,不少公司和艺人还凭此一曲走红,身价飙升,名利双收。真不知让人是笑是哭?

  也许有人认为,这120首不过是网络歌曲,纯粹是娱乐性质,没必要大惊小怪。此言差矣,如果说《大学生自习室》《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还只是玩世不恭、消极厌世的话,那《一夜情》《飞向别人的床》等已经越过道德的边界,走向文化禁区了。试想一下,乳臭未干的孩子们从小听着这种音乐长大,会给社会一个怎样的未来?

  我们改变了音乐,音乐也改变了我们。哪怕不做正面榜样,至少别当践踏斯文的示范者。羞耻之心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通过与外界的互动而促成内心的变化,进而建立一种注重内省、反求诸己的思维模式,以此制约人的正己、修身过程。这一点构成了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然而,不少大V利用青少年天然的叛逆心,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成了一种时尚。很多人对着120首“禁歌”津津乐道,反而把“黑名单”当做按图索骥的工具,打着“自由”“存在即合理”的噱头,遮掩的是本身底气不足的事实。

  文化很难通过强力管制来改变,终究还是要靠人内心的向善力量来提升,来自净。如果那些大V看到这篇文章多少感到不自在的话,这个问题或许还“有救”。我们也希望,至少这一次“对号入座”时,大家能少一分骄傲,多一分惭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50181/
1
上一篇为真人秀“封村” 扰民又任性
下一篇 国人为何不爱逛博物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