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电力精准发力,让京山银杏叶变“黄金叶”

8月5日,在位于京山县杨集镇的华兴银杏种植专业合作社内,村民用摩托车、三轮车拖着刚采摘的银杏叶,从四面八方赶来出售。合作社内,机器在不停工作,把银杏叶烘干。下一站,它们将会被销往制药厂。理事长张纯忠说,因为有电力给力,过去自生自灭的银杏叶

  8月5日,在位于京山县杨集镇的华兴银杏种植专业合作社内,村民用摩托车、三轮车拖着刚采摘的银杏叶,从四面八方赶来出售。合作社内,机器在不停工作,把银杏叶烘干。下一站,它们将会被销往制药厂。理事长张纯忠说,因为有电力给力,过去“自生自灭”的银杏叶已经变成杨集人民的“黄金叶”。

  该县银杏资源非常丰富,但银杏产业并未成气候,仅局限于卖树和采果,树农的种植效益一直不高。较早在银杏叶上做文章的是张纯忠--2004年,张纯忠从外地引进小型转炉,烘烤银杏叶后出售,尝到甜头。他介绍,小型烤炉设备简单,场地要求低,但必须有可靠的三相电源,“大家虽然知道银杏叶子是宝,但青叶子不易保存,错过采摘季节变黄后的银杏叶又不值钱,所以一直任它白白浪费。十多年前,我看到镇上的电压稳了,才办起了小作坊。”

  这些年,随着农网升级改造的深入,电力供应充足,杨集镇银杏叶加工率先迅速发展,小作坊目前已发展到10多户。杨集镇党委副书记郝格成说,电力部门看到产业的发展潜力,精准发力,“特别是对有加工意向的村组,优先进行增容、升压,让老百姓办的作坊能够正常运转。”村民刘先波从2009年开始从事银杏叶加工。她介绍,“以前电不好,炒银杏叶干的干湿的湿,质量不好;有时遇到跳闸,影响加工。现在,电比以前要好得多了,加工后的叶子不愁销路,价格也起来了。”

  在小作坊“星星点点”发展的同时,杨集镇开始培育龙头企业,实行规模化生产。今年年初,华兴银杏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理事长张纯忠于5月份申请了专用变压器,容量100千伏安,同时购置了先进的加工烘烤设备,准备大干一场。国网京山县供电公司开通“用电报装动车组”,迅速帮其解决了用电问题。今年7月,合作社的新设备投入使用后,每天可加工银杏鲜叶10万斤,周边乡镇的村民也来此销售。

  郝格成介绍,银杏叶加工业的发展,拉长了银杏叶产业链条。“银杏产业是我们杨集的一个特色,也是群众脱贫的主要方式。目前,杨集银杏总基地面积达到了四万多亩,银杏叶年产值2000万元。按全镇一万多人口计算,仅银杏叶一项,人均每年就可创收约1500元。(蒋本康)

  原标题:过去任它掉 现在变成宝

  电力精准发力,让京山银杏叶变“黄金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47106/
1
上一篇京山县曹武镇召开对外宣传工作专题会
下一篇 钟祥市磷矿镇:积极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