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本报记者 肖婷/文 熊峤/摄
每当拿出珍藏多年的军章,官照龙总会想起70多年前的往事:他曾经被日本人抓去做苦力,受尽欺凌;曾经为无法亲上战场杀敌而自责,也曾差点命丧鬼子枪下……
每当有人问起这些往事,90岁高龄的官照龙总会竭尽所能,回忆所有细节。他只希望,这一段历史,能被世世代代的子孙们铭记。
被日本人抓去做苦力
1925年中秋节的前三天,官照龙出生在湖北荆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给他取了个小名,叫“中”。
这个小名一直陪伴着官照龙,但可惜的是,为他取名的父亲却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从懂事时起,官照龙再也没见过父亲。孤儿寡母的日子过很艰难,于是母亲为他找了位继父。
继父对他并不好。当时的日子,本来就很苦,什么吃的都没有。小小年纪的官照龙整日靠放牛、捡牛粪度日,较好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母亲曾让他念过一段时间的私塾,能背出“人之初,性本善”之类的三字经。
1938年,日本侵华的恐怖罪行逐渐蔓延到湖北,人人都生活在恐慌之下。没多久,日本人抓苦力修路的消息,在当地传开了。大家更是战战兢兢,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家人被抓去。
此时,身为“甲长”的继父竟将官照龙交到日本人手中。修路的地方离荆门县城不远,条件极其艰苦,每天吃不饱却要干繁重的活,稍微不听话就要遭到日本鬼子的拳打脚踢。
更让官照龙伤心的是,在他给日本人做苦力的时候,母亲因为难产而去世了。他连母亲较后一面都没见到,直到被日本人放回家,才得知此噩耗。
失去母亲的悲伤,以及对继父的埋怨,都转化成官照龙对日本鬼子的痛恨。
为不能上阵杀敌而自责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第五师组编完毕,身边不断有老乡参加革命。16岁的官照龙还不懂得“革命”究竟是什么,他只知道继父又找了个继母,家里越来越没有他呆的地方。他只想早日离开这个家,寻找一个可以立足的地方。
当年底,继父把官照龙送到部队,成为新四军45团的一名战士。没多久,他就被部队送到大别山学习文化知识。
“我满心期望可以上战场,亲手打鬼子,没想到命运却不给我机会。”官照龙被分配到部队卫校学习,随后又被充实到地方上的汉孝陂县大队担任卫生员。
一直呆在根据地的后方,看着战友们在前方冲锋陷阵,官照龙心里十分自责。他多么希望能和战友一样,端起机枪冲上前线,将日本鬼子杀个痛快。
1943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官照龙所在的部队发现,在云梦县附近的一个小山坳里,驻扎着一个连队的日军。部队首长立刻指示,向这一小股敌军发起攻击。
指导员在营地里,全面掌控着作战局面。官照龙一直呆在指导员身边,亲眼看着指导员如何指挥作战。毫无准备的日本鬼子被我军打得抱头鼠窜。随着战斗的白热化,官照龙的心也提到嗓子眼。不时有些伤员被送到营地,他便马上投入到紧张的救治中,为伤员止血、包扎。
这场战斗很快结束了。直到较后听到我军胜利的消息,官照龙才彻底放心。
更让他高兴的是,这次战斗我军没有一人牺牲,很多受伤的战友也很快痊愈,重新回到战场。
那一刻,官照龙才明白,就算不能亲自上前线,但只要将战友治愈送上前线,也是为革命事业做贡献呀!“棉花、纱布、绷带,就是我的武器”。
鲁莽决定险些丧命鬼子枪下
本来,官照龙作为非战斗部队的一员,危险一般不会很大,但也有例外的时候。
部队里有一位医助,叫虞子龙,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官照龙被安排跟随他,医治伤病员。当时,他们在一所破旧的大仓库里照顾几名伤病员。但是不知怎么的,突然有一股鬼子,把他们给包围了。
虞子龙十分有经验,马上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准备突围。大家都躲藏在坚硬的掩体后面,官照龙当时拿着急救药箱站在虞子龙旁边。身边不远处,有一扇窗户,透过窗户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外面的情景。
刚开始的时候,官照龙蹲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可是时间长了,他觉得继续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就在这时,窗户外又传来几声枪响,隐约间似乎听到有人倒下去的声音。官照龙偷偷往窗户外一瞄,突然发现有一把枪躺在地上。
“一定是鬼子被打死了。”官照龙觉得机会来了,他灵机一动,一个猛起身,准备翻窗出去捡那把枪。他刚伸出腿准备翻,后面就有一双有力的大手,生生将他拽了回来,并将他压在地上。还没等他明白是怎么回事,机枪就扫射在窗檐上,溅起一屋尘土。
官照龙这才知道自己有多鲁莽。如果不是虞子龙的一拉,他早就被打成窟窿了。那是他次接近死亡。
兄弟部队很快赶过来,将这股敌军消灭了。虞子龙为了“保护革命的种子,以利于以后的革命”,向上级申请将官照龙调到后方医院学习。
老乡帮助躲过鬼子的扫荡
到后方医院后,官照龙的工作变得简单起来,照顾头疼脑热的战友,是他主要的任务。这样,离战场更远了。
但与之前不同,他再也不为无法亲自上战场杀敌而焦急了。他知道,后方医院同样需要他。
无论官照龙身处何方,对日本鬼子的憎恨永远不变。后方医院不时会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有时是早上,有时是晚上,根本就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来。”官照龙回忆,次遭遇鬼子的扫荡,多亏了一个人。
“他姓陶,好像是当地的区长,当时在我们医院住院。”官照龙回忆,那天,远远地看见一队日本鬼子骑着马,朝医院奔来。那些明晃晃的枪,在太阳的照耀下格外醒目。
“坏了,鬼子来了!”医护人员赶紧扶着病人寻找躲藏的地方。就在这时,陶区长把大家召集起来,“大家快跟我来。”一群人在陶区长的带领下,来到医院附近的一块田地,他嘱咐大家分散躲在田埂里不要出声。
也不知躲了多长时间。当得知鬼子们已经走了。大家才松了一口气,纷纷从田埂里出来回到医院。
此后,遇到扫荡,大家就有了“躲鬼子”的经验。
愿世世代代铭记历史
1945年8月,在后方医院的官照龙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日本无条件投降了。
日本鬼子打跑了,可革命仍然继续。
1946年,全国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官照龙作为部队的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照顾自己的受伤战友。因为他的工作出色,这一年他通过了组织的审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解放后,回到地方的官照龙,时常给子女们讲起自己的抗战故事,“我想让年轻人知道,现在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90岁的官照龙度过了抗日胜利60周年纪念日,马上迎来抗日胜利70周年纪念日。但他仍有遗憾:“以后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好,但我肯定等不到抗日80周年了。”他希望这一段历史,能被世世代代的子孙记住,不要湮没在时代的洪流中。
90岁老兵官照龙讲述抗战那些日子 “棉花、纱布、绷带就是我的武器”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本报记者 肖婷/文 熊峤/摄 每当拿出珍藏多年的军章,官照龙总会想起70多年前的往事:他曾经被日本人抓去做苦力,受尽欺凌;曾经为无法亲上战场杀敌而自责,也曾差点命丧鬼子枪下 每当有人问起这些往事,90岁高龄的官照龙总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4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