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悲剧一再上演 孩子、学生成溺亡事件主要群体

记者 高祾婧 8月4日晚在城区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溺水事故,一名父亲成功将不慎滑出泳圈的幼女托举到江岸上后,自己未留意到脚下是个陡坡,滑倒后被无情的江水卷走(本报8月5日曾报道)。 昨天下午5点多,记者再次来到事发地点时,看见一辆小轿车停在江边

  记者 高祾婧

  8月4日晚在城区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溺水事故,一名父亲成功将不慎滑出泳圈的幼女托举到江岸上后,自己未留意到脚下是个陡坡,滑倒后被无情的江水卷走(本报8月5日曾报道)。

  昨天下午5点多,记者再次来到事发地点时,看见一辆小轿车停在江边,一名男子正用一个大塑料盒从江中舀水清洗爱车,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就潜伏在身边。随后,记者从打捞队了解到,他们从4日晚上9点多打捞至5日凌晨3点,6个小时的打捞仍未发现这名溺水父亲的身影。

  盘点:孩子学生占溺亡多数

  记者在网上搜索出了近两年来发生在宜昌范围内的17起溺水事故,对比后发现,这17起事故虽没有联系,但还是能总结出一些规律。

  ,事故多发生于夏季炎热之时,尤其是七八月份,孩子们正放暑假的时候,溺水事故较多发生。在记者盘点的这17起溺水事故中,有9起都发生在七八月份。

  第二,在溺水事故中身亡的人群以中小学生或大学生为主,这17起事故中,竟有近20个未满18岁的生命就此消失。

  第三,溺水事故多半是在孩子们结伴去江中游泳时发生的,在盘点的事故中有8起均因结伴去江中游泳所致。

  讲述:每年都要救起多人

  每到夏季,无论是媒体还是相关部门都会呼吁市民不要到江中游泳,但为何年年还是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对此,记者咨询了宜昌市冬泳协会,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市民的危险意识极弱。

  冬泳协会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会救几个溺水的市民,并告诉不会游泳的市民不要下江,但总是能碰到一些不为所动的市民。“有一次看见一个爸爸带着小孩在长江里游泳,我们就跟他说这样很危险,但是他说,他已用绳子把孩子绑在游泳圈里了,自己也在身边看着,不会有事的。”

  据他介绍,在长江里游泳是有危险的,哪怕是他们这样会游泳的人,在新队员入队时都有严格要求,下水前也会做足准备,因为长江里的情况非常复杂而且随时都在变化,站在岸上看江水似乎很平静,但实际上水流非常急。

  调查:市民安全意识淡漠

  昨晚记者到江边走了一圈,随机询问了几位正在戏水的市民,他们的回答恰好印证了冬泳协会负责人反映的情况。

  “我就在江边玩一下,不往江心去,不会有危险的。”一位脱掉凉鞋踩在江水中泡脚的女子说。

  “我看着他在,而且还给他套了游泳圈,不会有事的。”另一位带着儿子在江里游泳的父亲满不在乎地说。还有市民在记者提醒其有危险后,不予理会,继续我行我素。

  专家:三种心理作祟

  对于市民对危险视而不见的情况,记者咨询了二级心理学家黄庆武,他表示这是三种心理导致了市民对危险熟视无睹。

  ,淡漠心理,从个体上看,大家都很重视自己的生命,但从群体上看,大家对于生命的逝去已经比较淡漠了,例如屡屡报道有人在车祸、探险野游等事件中失去了生命,但还是没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第二,从众心理,看到那么多人在江边戏水游泳,自己也就跟着去长江玩,完全意识不到潜伏的危险。

  第三,侥幸心理,溺水事故的发生如果对比所有曾到江边戏水的人,那么发生的概率确实很小,所以大家都抱着侥幸心理。但实际上,若将溺水事故放到单独的个体上来看,其发生几率是非常高的,一个脚滑、一次抽筋等等都会导致溺水事故。

  案件链接:

  1、2015年7月3日下午,在城区磨基山上游江段,一大学生在江中游泳时溺水死亡。

  2、2015年8月2日,枝江市城区公园路码头江边,一名准大学生和几名同伴在戏水时不幸溺亡。

  3、2015年8月2日中午,一名男童在下牢溪水域涉水纳凉时溺水,虽然被附近游泳的居民救起,可惜因溺水时间过长而不幸身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46466/
1
上一篇宜昌连发高温及雷电预警 未来三天持续雷雨降暑
下一篇 河边洗车落水 七市民手拉手结“绳”救人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