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通讯员 向能来 向泽勤)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走进阳新县陶港镇碧山村,宛若进入世外桃源:香樟、翠柏、枫林,古木参天,凉风习习。男人在树荫下走棋,妇女围坐一起绣花、剪纸、缝衣服,小孩在树下做作业、玩游戏……
一排排楼房鳞次栉比,绿化带翠绿清新,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连接各家各户……
8月1日上午10时左右,气温达37摄氏度,而碧山村王家组的村民还在加紧修建水泥公路,两台机子在碾压,十几个村民在洒水浇灌,还有不少村民在村头挑碎石、拌水泥,一派繁忙景象。
碧山村山青水秀,自然环境优越。过去由于村党支部软弱涣散,一度社会治安落后,矛盾纠纷频发,经济发展滞后,被阳新县委定为“三类村”。
去冬村两委换届选举,在深圳打工多年的江建法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和“两委”班子痛下决心摘掉落后的帽子,提出“抓党建聚人心,抓产业促发展,抓建设变面貌”的工作思路,发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带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使碧山村在短时间内出现了新气象。
该村通过学习武装党员思想,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里投资9.5万元维修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成立了由5名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村务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强村级“三资”、项目建设、村组财务等监督管理。聘请四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和致富能人担任党建顾问、治理顾问、法律顾问和发展顾问。18个自然湾都成立了贤达理事会。
张家湾能人、晨光化工公司董事长张远见被村两委聘任为发展顾问,引进本县一江姓老板来村里投资开发,利用300亩荒地兴建苗木花卉基地,已经签约。
发展是要务。村两委咬住发展不放松,提出了“立足山、水、田、出路在眼前”的口号。村里下力气管护1.3万亩山场,实行全封禁,落实村组农户联管责任制,制定了《护林公约》,今春没有发生一起山火,也没有出现一起偷砍林木事件,爱林护林成为碧山人的自觉行动。张家湾有30多株古树,其中树龄300多年的有20多棵,被阳新县摄影协会定为摄影基地。省、市媒体记者纷纷前来观光、采风。村里一棵桂花树,有老板出资10万元购买,村民婉言谢绝。
村里有水产养殖面积1100亩,全部实行科学养殖,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对2800亩耕地实行集约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向种田能手集中,全村基本消灭了“抛荒田”。
县委安排县人大机关、县农业局对口帮扶碧山村搞好“三类村”转化,安排县司法局驻村开展“三万”活动。县人大主任、党组书记张足意驻村蹲点,带领人大机关干部进村调研、出谋献策,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县农业局局长杨东风带领农业技术专家,进村开展农技服务,指导村民发展高效农业,依靠产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县司法局局长汪海带领司法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法制,增强村民法律意识,该村由一个治安落后村转变成为文明和谐村,今年无一人越级上访。
镇党委书记陈淑芳蹲点碧山村,与驻村干部一起,走访农户,脚印农家,实地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以扎实的作风推进了碧山村和谐发展。
由于县、镇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该村基础设施建设迈开了新步伐:投资19.8万元建设“张家湾文明小区”,投资12.3万元新建冯家湾新村,投资13.5万元安装路灯60盏;投资50万元完成3个村民小组的通组公路1.9公里;投资6万元整修碧山水库和上六户水库。同时,推行卫生一体化,新购置7台垃圾车,120个垃圾桶,配备了7名保洁员,实现村庄洁、绿、亮、美。如今,在“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碧山村发动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落实计划、发展产业,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整体脱贫。
从“三类村”到“文明和谐村”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通讯员 向能来 向泽勤)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走进阳新县陶港镇碧山村,宛若进入世外桃源:香樟、翠柏、枫林,古木参天,凉风习习。男人在树荫下走棋,妇女围坐一起绣花、剪纸、缝衣服,小孩在树下做作业、玩游戏 一排排楼房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46315/